保存状况
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全长1122米,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这种“河(运河)、城(城门)、街(东关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
目前,东关街延续保留下来的历史名巷仍有31条。剪刀巷因巷子形状像剪刀而得名;马总门因历史上马姓住于该巷而得名;蔡总门因历史上蔡姓住于该巷而得名;马家巷因当时江都县牧马监在此而得名;安家巷因清康熙时安姓盐商居住而得名;金桂园巷历史上因苏姓商家在巷口开有“金桂园面馆”而得名;田家巷因明代崇祯皇帝贵妃田秀英居住此巷而得名。专家评价说,一条老街凝结着往昔繁华,每条古巷折射出城市历史。
东关街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
个园:国家级文保单位。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所建。个园以竹为名,以石为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东门遗址:国家级文保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年)的组成部分之一。遗址内叠压着唐、五代、北宋、南宋和元等几个时期的城墙、城门等,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宋古城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逸圃:省级文保单位。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逸圃西宅东园,整体呈现出“开门见山”“小中见大”的意境。
武当行宫:市级文保单位。原名真武庙,明宣德三年(1428年),郡守陈贞重建,现存前殿、大殿,古银杏3株,大殿系明代遗存。
冬荣园:市级文保单位。原为盐商住宅,现存砖雕门楼,花厅、住宅各一进,其门楼砖雕精美,门窗做工尤其精细。
华氏园:原为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所有。现存黄石小区,老房旧屋、花厅、楼室等。其损坏部分已按照其后人提供的图纸和历史照片原样恢复。
李长乐故居:李长乐历任湖北、直隶等地提督,清同治四年(1865年)赐黄马褂,死后被封为“勤勇大将军”。故居保存完整。
胡仲涵故居:胡仲涵为银行家,民国年间在南通开设泰龙钱庄,后在上海中南银行内任过经理。故居保存完整。
街南书屋: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俩住宅园林遗址,曾是扬州八怪经常聚会的场所。原有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等十二景,其中的小玲珑山馆为清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在扬州设立的会馆,为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之一。
经济文化活力
东关街至今仍是扬州的商业重地,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据统计,全街共有个体工商户232家,其中手工业72家,餐饮业24家,旅游商品经营户136家。其中有19家属于传统商业老字号,如谢馥春、三和四美、中国照相馆、协茂大药房等。2008年,全街营销总额达5亿多元。
东关街还是扬州的旅游热线。古街巷风情游从街西首出发,途经逸圃、个园、李长乐故居、华氏园、壶园、谢馥春等地,成为扬州古城旅游新的热点,仅2009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30万人次。目前,正在申报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责任编辑: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