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图)

2010年04月07日 1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汉帝陵考古工作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西汉帝陵考古工作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06】1087号)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的大遗址考古项目。

  四年多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陵考古队汲取了汉景帝阳陵田野考古的经验与教训,采取“全方位调查、大面积普探、重点地区详探、关键部位试掘、高精度测绘及资料数据化”的工作思路,田野工作與資料整理齊頭并進,取得了較大成果。

  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汉武帝茂陵、“周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以及茂陵2号建筑遗址的(部分)发掘工作。汉惠帝安陵、汉哀帝义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進入尾聲,茂陵帝陵南侧外藏坑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1、汉武帝茂陵

  茂陵是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的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对其展开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调查面积50平方公里,勘探面积达15平方公里,探明了茂陵陵园、茂陵邑遗址、陪葬墓、修陵人墓地等。目前,茂陵外藏坑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茂陵陵园东西2086米,南北1393米,略呈西南-东北走向。其东、西两侧与汉武帝陵园东、西门址对应处有门阙遗址,南、北墙相对处因遭破坏,情况不明。园墙宽2.5~3.5米。墙外有围沟,沟宽3~4米,深2.8~3.5米,二者间距3.2~4米。

  汉武帝陵园位于茂陵陵园中心偏南位置,四周有夯筑垣墙,长430米左右,墙宽3.5~6.3米,残高3.5米。四墙距封土80余米,园墙中段各有阙门,四角有角阙建筑。陵园正中为封土,外形为“覆斗状”,现高48.5米,底边约240米,顶边40米左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其中东墓道封土外部分长21米,宽8.2~16.7米,深6.8~12.2米。汉武帝陵园内,封土以外分布有外藏坑150座,外藏坑平面呈长条形,长度不一,最长者98.5米,最短仅3米,宽度大多在4米左右。

  2009年10月开始,对汉武帝陵封土南侧的15号、26号外藏坑进行发掘,15号坑南北长38米,宽5米,深10米以上,目前正在發掘表土。26号坑南北长46米,宽2.2米,深8.5米,目前发掘深度4米,出土有着衣陶俑残块等文物。

  李夫人墓位于茂陵陵园西北部,封土呈覆斗状,上部有二层台。封土底边长105~127米,顶边长15~36米,现高28米。墓葬形制为“刀把”形,在其封土东侧偏南位置发现一条墓道。墓道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长128米。李夫人墓四周环绕园墙,四墙距封土22~34米。封土外也發現外藏坑,南侧4座,北侧2座。

  M2位于茂陵陵园东北部,墓葬形制也为“刀把”形,仅在其封土东侧偏南位置发现一条墓道。墓道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长41.2米。M2四周也鉆探發現有墓園垣墙。M2墓园东侧另外还分布有8座大型“甲”字形陪葬墓,南北向四组成对排列。

  除汉武帝陵园和李夫人墓园发现的外藏坑以外,茂陵陵园也发现有244座外藏坑。这些外藏坑成组有规律地分布在汉武帝陵园之外,长度以120~170米居多,最长299米,最短16米,宽度大多2~3米,深5~7.5米。大多数有梯形斜坡道。底部发现有板灰、木炭、烧土、陶俑残块、铁锈、铜锈等遗迹遗物。

  茂陵陵区共探出建筑遗址14处,总面积约320000余平方米,发现的遗迹遗物有夯土、砖铺地、鹅卵石散水、柱础石,以及砖、瓦等建筑材料。位于武帝陵西南521米处的2号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276米,是陵区面积最大的遗址。2008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发现曲尺形、“回”字形等夯土基址多处,水渠多段,以及与水渠相连的多处不规则土壕,其底部有大面積淤積泥土,应为当时的湖泊水面。发掘材料表明茂陵2号遗址是一处由夯土建筑、湖泊、水渠等组成的建筑群。

  鉆探發現茂陵有多條道路,有環繞汉武帝陵园的“徼道”、有從帝陵向外輻射的“神道”及“司馬門道”。其中东司马道距现地表0.8米,长2218米,宽83米,路土厚0.05~0.3米。

  茂陵邑位于茂陵陵园以东司马道北侧,西距茂陵陵园东墙370米。陵邑四面以围沟为界,未发现墙垣迹象。平面为西南-东北向的长方形,东西长1812.0~1849.5米 ,南北宽1537米。围沟宽2.1~5米,深2.5~3.2米。茂陵邑内探出数十个里坊,其中东南部为烧陶作坊区。重点勘探的中南部发现多處建筑遗址,周围散落有砖、瓦等建筑遗物。

  茂陵陪葬墓主要分布在四条司马道两侧,以及茂陵邑周边区域。本次勘探共发现大型陪葬墓50余座(组),其中东司马道两侧有26座,南有8座,西有12座,北有5座。封土尚存的有10多座,包括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阳信家”、霍光等大臣陪葬墓,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圹“甲”字形墓,墓道方向不一,东、南、西、北均有。“阳信家”墓道南向,勘探发现外藏坑12座,建筑遗址1处,袝葬墓2座。“霍光墓”墓道东向,勘探发现外藏坑15座,封土旁有建筑遗址,四周有夯墙遗迹。

  茂陵的修陵人墓地位于茂陵陵园以西约4公里的南位镇陈王村南。1970年代,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量戴铁制刑具的骨架。勘探发现,在大约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大量埋葬密集的小型墓葬。这些墓葬长1.8~2米,宽0.4~0.6米,深约2~3米左右,墓葬间隔0.2~0.5米,按此密度推算,估计这片墓地埋葬尸骨在2万具以上。

  2、“周王陵”

  “周陵”的位置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讹传,关于“周陵”的时代究竟为周还是秦,一直未有定论。近年来,甚至有学者提出,“周陵”有可能是附近的西汉帝陵陪葬墓的观点。为了彻底搞清楚“周陵”的时代及其與西漢帝陵的關系,于2007年3月至6月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区域约0.62平方公里,探明了“周陵”的内、外陵园,墓葬形制,并发现了6处建筑遗址、27座外藏坑、161座陪葬墓。

  “周陵”有内、外两重陵园。外陵园由墙垣和外围沟两部分组成。陵园南北长835米,东西宽528米,墙宽4米。围沟南北长954米,东西宽639米。园墙四面各有一门阙遗址。内陵园由墙垣和围沟组成。园墙南北长423米,东西236.5米。围沟南北长431.8米,东西246.5米。陵园在两陵墓道正对处分别设有门阙。

  内陵园将南、北二陵界围其中,南陵封土外形为“覆斗状”,现高14米,底边长约100米。顶边长40余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北陵南距南陵145.8米。封土外形为截锥体,现存高度17.5米。底边长60米左右。顶边长约10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

  “周陵”的外藏坑在内陵园发现有9座,外陵园18座。平面呈长条形、曲尺形等,长度3.7~117.7米不等,宽2.4~12米,深一般在8米左右。

  建筑遗址探明6处,内、外陵园各有3处。内陵园遗址分布在北陵西北和东南部,外陵园遗址分布在北部和东部。遗址内有大量夯土遗迹和少量瓦片堆积,其中位于陵园东侧的1号遗址面积最大,平面为“凸”字形,东西长71米,宽16~28.5米。距地表0.4米见夯土,残存2米。

  “周陵”陪葬墓共有161座,均成行成列分布。其中外陵园内东北、西北隅各有一处,外陵园东侧与围沟之间分布一处。墓葬大多为竖穴洞室墓,长3~13.6米,宽1.3~6米,深4.2~7.5米不等。

  根据本次勘探资料来看,所谓“周陵”应为战国时期的一处秦公陵园。

  3、汉平帝康陵

  康陵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大寨村东。2008年3-11月,我们对汉平帝康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工作。本次调查、勘探面积约5平方公里,确定了汉平帝和王皇后陵的墓葬形制,探明了康陵陵园、汉平帝陵园、王皇后陵的两重陵园,还发现了18处建筑遗址,7座外藏坑。

  康陵陵园将汉平帝陵园、王皇后陵等眾多遺址遺跡围界其中,南北长近1700米,东西宽1420米。园墙为夯筑,宽3.8米,残高1米左右。东、西、北三面均未发现门址,仅在南墙中部有一门址,通长83米,宽9米,中间门道宽11米。围沟在门址处断开形成通道。

  汉平帝陵园平面近方形,边长约418米,园墙宽4.7~7.7米,残存高度0.4~4.5米。四墙中间位置各有一处门址。帝陵封土位于陵园中央位置,外形呈带二层台的截锥体形状,底部边长约220米左右,顶部边长约55米,现存高度36.0米。在距顶部4.5~6米处,内收形成二层台。陵墓形制为“亞”字形, 其中南墓道最长,勘探数据为长41.3米,宽10~21.2米,钻探深度12米。

  王皇后陵有内、外两重陵园,我们将外陵园称为王皇后外陵园,将内陵园称为王皇后陵园。王皇后外陵园由园墙与阙门遗址组成,边长830米。陵园墙宽3.5~5米,残高0.4~0.8米,共有五座阙门遗址,正对后陵四条墓道各有一处,另在其西墙北部正对帝陵东墓道处有一门址。内陵园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由园墙、阙门、角阙遗址组成。园墙南北422米,东西316米,墙宽3.8~6米,残存高度1~1.2米。在围墙四面正中与墓道相对的位置各有一处门址。陵园四角,墙体夯土向外加宽至4~7米,可能为角阙类建筑基址。

  王皇后陵封土呈“覆斗形”,底部边长约80米,顶部边长30米左右,现存高度11.0米。陵墓形制为“亞”字形,墓道封土以外长度约27~30.7米,宽6~19米,深14米。

  在王皇后陵北墓道两侧,发现条状竖穴外藏坑7座,其长度5~19米,宽大多在1~2米之间,深5米左右,其内包含物有木炭、石渣等。

  康陵陵区共发现建筑遗址18处,其中帝陵陵园内9处,后陵陵园内4处,王皇后陵园正北的18号遗址面积最大,南北长290米,宽250米。遗址中有大面积的夯土、夯墙、柱石、汉代瓦片堆积等。

  康陵陵园的也發現有“神道”、“徼道”和“司馬門道”,但不太规整,保存也較差。

  4、汉元帝渭陵

  渭陵是汉元帝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附近。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勘探,调查面积约4平方公里,勘探面积70余万平方米。探明陵园4座,建筑遗址6处,外藏坑26座,陪葬墓80余座。

  渭陵陵园以夯墙界围,东西长1777米,南北宽1619米,园墙宽3.8米,残存高度1.5米。陵园四面共设7门,其中东墙辟有1门,与汉元帝陵园东门相对,其余三面各辟2门,分别与汉元帝、王皇后陵园门址相对。在陵园外约30米处有围沟环绕,宽约8米,沟深1.5~3.5米。另外,在陵园中还探出外藏坑16座,均位于帝陵陵园外东、西司马道两侧。外藏坑为竖穴坑道形式,长10~77米,宽3~6米,深8米左右,坑内包含物有板灰、漆皮等。

  汉元帝陵园位于渭陵陵园西南部,呈正方形,边长415米,园墙宽约5米,残存高度3.2~4.9米。陵园四墙正中各辟1门,建有“三出”门阙。帝陵封土居中,呈“覆斗形”,底边长168米,顶边长40米,高约29米。墓葬形制为四出墓道的“亞”字形,其中东墓道最长,勘探长度26米,宽7~17米,深15~26米。在帝陵陵园内发现外藏坑8座,均分布于墓道与门阙中轴线两侧,其中封土东侧、北侧各有2座,封土南侧3座,西侧1座。外藏坑为竖穴坑道形式,坑长5~71米不等,大多宽5米左右,距地表深约15米,坑体深度3~7米,坑内包含物为板灰、红烧土、木炭、漆皮等。

  王皇后陵园位于元帝陵园西南,边长约377米,园墙宽4.5米,残高2.5~3.8米。四墙正中各辟一门,有门阙建筑。王皇后陵位于陵园中心,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约80米,顶边长约33米,现存高度17.5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王皇后陵园内封土东侧还发现2座外藏坑,均带有斜坡通道,坑长为38、40米,宽14、15.4米,距地表深约10米。在坑内发现大量灰砖,推测该坑或为砖筑。

  在元帝陵园东北有一处不规则土丘,应为西汉末年被王莽平毁的元帝傅昭仪墓。经勘探,该墓也有园墙,边长约360米左右,四面辟门,有门阙类建筑。墓葬居中,形制为“甲”字形。

  渭陵陵园共发现建筑遗址6处,其中汉元帝陵园北司马道两侧有2处遗址,王皇后陵园北司马道两侧有3处遗址,另一处较小型遗址对称分布于王皇后陵南司马道两侧。王皇后陵园西北部的1号遗址面积最大,约29500平方米。遗址中有瓦片堆积、夯土墙、踩踏面等遗迹。遗址外有围沟环绕。

  渭陵陵园东北部有成排分布的31座陪葬墓,形制均为“甲”字形,坐北面南。在偏南的较大型墓外围还发现有夯墙墓园,墓园南墙设门址,中有建筑遗址。另外,在渭陵陵园以外还发现了57座中小型墓,其中大多应为渭陵的陪葬墓。

  渭陵陵区还发现了多条汉代道路遗迹,其中有围绕汉元帝、王皇后、傅昭仪三座陵园外的3条“徼道”及帝陵和后陵陵园四门外的“神道”、 “司馬門道”多條。

  5、汉惠帝安陵与汉哀帝义陵

  汉惠帝安陵的考古工作于2009年6月底开始,截至目前,调查勘探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确定了安陵陵园的夯墙及东门遗址,探明建筑遗址18处,外藏坑90座。安陵陵园东西长967.6米,南北宽883.5米,园墙为夯筑,墙宽3.5~6.5米。东门遗址位于陵园东墙中部偏北位置,门址平面为以门道为中心对称分布的2组4座“凸”字形夯土台基,门道宽约2.7米。安陵的建筑遗址发现18处,均位于安陵封土正北方向,平面多呈长方形,长4.6米~72.7米,宽1.3米~8.2米,其中有夯土、散水、砖铺地等遗迹。外藏坑发现90座,竖穴土圹结构,平面为长方形、“甲”字形等,长71~5.1米,宽3米~10米,深约6.3~14米,坑底有骨屑、朽木、陶器残块等。

  汉哀帝义陵的考古工作始于2009年8月,目前,初步探明了义陵陵园、汉哀帝陵园,发现建筑遗址5处,外藏坑17座,古墓葬77座。义陵陵园东西长1864米,南北宽1538米,其西、北两侧有门阙遗址,东、南墙中部因遭破坏,情况不明。汉哀帝陵园呈正方形,边长418米,四墙中部均有门阙遗址。墙宽为3.5米。义陵陵园内的5处建筑遗址均分布于汉哀帝陵园以北,其中位于帝陵陵园北墙外西侧的1号遗址面积最大,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60米,遗址内发现有夯土及瓦片堆积等。17座外藏坑均在义陵陵园与帝陵陵园之间,为长条形竖穴坑道,带有斜坡道,坑长7~17米,宽3~5米,深约8~9米,坑内有包含物有漆皮及板灰等。义陵陵园内還发现有77座小型墓葬,根据其形制判断,除5座为汉墓外,其余皆为战国秦墓。

  西汉帝陵田野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为西汉帝陵乃至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漢陵考古隊近五年發表、完成考古報告、專著、圖錄、論文、簡報等五十四篇(部)。新建立的茂陵、周王陵、康陵、渭陵、安陵、義陵六個GIS系統及協助陜西省古建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制的《漢武帝茂陵申遺規劃》、《咸陽周王陵文物保護規劃》、《漢惠帝安陵申遺規劃》也為大遗址保护利用提供了详细资料,收到了研究、保護、利用的多重效果。(执笔:焦南峰、马永嬴、杨武站、王东、赵旭阳)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