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图)

2010年04月07日 11: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高穴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距安阳市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高亢。

  西高穴村与千年古镇渔洋为邻,向东7.15公里为西门豹祠,14.32公里为故邺城。隔漳河与东魏静帝的天子冢、讲武城相望,附近有北齐宰相和士开的墓葬和固岸北朝墓地等。

  从2006年至2008年,此墓葬多次被盗,当地公安部门先后破获四起对此墓葬的盗掘案件。为了抢救地下文物免遭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中旬,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到2009年12月下旬基本结束,经过一年的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墓葬形制

  这次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一号墓、二号墓,因为一号墓尚在发掘之中,此次仅报道二号墓资料。

  二号墓坐西向东,方向110°,墓道长近39.5米,宽9.8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19.5米,东西长18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

  斜坡墓道,墓道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墓道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在墓道与墓门交接处的墓道南北两边,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5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枝杈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内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十分坚硬。

  墓门宽1.95米,高3.02米,砖券顶。有石门,石门外有三层封门砖封闭。墓室为砖室墓,分为前、后两室。前室近似方形,东西长3.85米,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有南北两个侧室,其中南侧室平面为南北长3.6米,东西宽2.4米的长方形,弧形券顶;北侧室平面为南北长1.83米、东西宽2.79米的长方形,四角攒顶。后室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85米,四角攒尖顶。有南北两个侧室,侧室南北长均为3.6米,东西宽1.9~ 1.92米之间,弧形券顶。

  整个墓室均为青石铺地,四个耳室均有石门封闭,可惜发掘时,都被盗墓者破坏。从出土的墓门残块看,部分墓门上应当有精美的石刻画像。画像内容丰富,画法娴熟,刻工高超,技法为减地线刻。其中铺地石板长95厘米,宽90厘米,十分平整规矩。

  二、出土文物

  此墓葬虽然经过多次盗掘,破坏严重,但是仍出土了一批文物,大部分经过扰动。其中以出土的多枚刻字铭牌最为重要。另有兵器和墓主人的头骨、肢骨等残块。为我们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墓出土文物,从质地上分,计有金、银、铜、铁、云母、玉、骨、漆、釉陶、陶、石等等。据初步统计,出土可复原的文物约250余件。其中,有能够反映墓主人身份的铭牌、铁甲、铁剑、铁镞、铁帐架等。另外有铜带钩、鎏金盖弓冒和大量的云母片,以及陶器残片等。

  圭和璧,均为青石质地。其中圭长28.9厘米,宽7.4厘米;璧的直径达到28厘米。根据文献记载,圭、璧均为礼器。

  画像石:均为残块。主要出土于盗洞①周围,距地表深5米处,少数出土于墓室内。其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 “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喝酒人”等等,并有门簪、雕龙等残块。图画精美,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是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精品。

  兵器:主要有铁甲、铁剑、铁镞、弩机构件等。根据出土的铭牌记载,我们知道随葬品中至少还有短矛、大戟、大刀等等。

  车马杂器:出土有盖弓帽、伞帽、铜铃和煤精石虎雕。

  用具:铜带钩、陶砚、帐构件、铁镜、石枕、银质和铜质带扣、银质箱饰件、银质铺首、铜质铺首、铜环、银饰件、印符、铜钗、骨尺残块、泡钉、铜帽钉、铁削。

  饰件:有玉珠、玛瑙饼、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各种玉饰件,金丝若干、金纽扣、箱饰件、银环、珍珠、云母片若干、金簧、骨簪、骨板等。

  钱币:出土四枚,均为东汉五铢。

  陶瓷器:陶器因未修复,数目无法统计,但是从器形上看有陶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

  陶俑:陶俑共出土两个,其中一个基本完整,另一个仅余头部。

  刻铭石牌:刻有铭文的石牌59块,从器形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圭形,长10.8厘米,宽3.1厘米,厚0.8厘米,尖部中间有穿孔,孔内有铜环,铜环连以铜链。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内容;另一类为六边形,长8.3厘米,宽4.75厘米,厚0.7厘米,上部中间有穿孔。其刻字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衣服类有“黃綾袍錦領袖一”、 “丹綃襜襦一”等;用具类有“鏡臺一”、 “書案一”、“ 渠枕一”等;其他还有如“香囊卅雙”、“ 胡粉二斤”等。这些石牌上的铭刻绝大多数都是汉隶,俗称“八分体”,字体规整,遒劲有力。只有8块字体为较为潦草的汉隶体。

  遗骨:共发现 3个个体,其中两个女性头骨位于后室,男性头骨位于前室门道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博士进行性别和年龄鉴定,确定其为男性一具,六十岁左右;女性二具,年龄分别为五十岁左右和二十岁左右。

  三、墓主人身份的认定

  为了确认墓主人身份,国家文物局先后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专家,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体质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专家们结合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出土铭牌铭文的内容、字体、出土墓主人骨骼的鉴定,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最终判断此墓的墓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墓系魏武帝曹操的高陵。特别是那些带有“魏武王”铭文的文物出土,为确定墓主人为魏武帝曹操提供了重要证据。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五年)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因为曹操封国为魏,故称魏武王。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朝,追尊其父曹操“武王曰武皇帝 ”。此后曹操的称谓为魏武帝,因此“魏武王”是这个短暂时期的称谓。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西门豹祠位于邺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其故址尚存,现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约2~3米,其上为一南北朝时期的遗址。在这里的地面上,至今还散落着不少东汉、东魏、北齐时的砖瓦残片。说明在东汉、东魏、北齐时,这里曾有地面建筑。据《水经注》浊漳水条记载:“漳水又东径武城南。……漳水又东北,迳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词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这是目前我们所知众多西门豹祠中较早的一个,它的建造年代是在赵建武年间,也就是在公元335~348年。此勒柱石刻现存于临漳县文物保管所。

  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西高穴大墓向东7公里就是西门豹祠,15公里就是邺城旧址,因此这个记载与西高穴大墓距邺城旧址实际距离正好相符。

  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時,挖出了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其上面记载有: “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此墓志首次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将魏武帝曹操墓葬的位置锁定在漳河南岸的西高穴村范围内。

  2008年,盗墓贼从此墓中盗出铭牌一块,其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字样;另有石枕一件,其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这是确认此墓葬为魏武王曹操高陵的旁证。

  通过对此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我们认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魏武帝曹操,此墓葬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四、发掘的意义

  此墓葬墓主人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纪年明确,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的断代起到了标尺性作用。从墓葬无封土和出土器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是完全遵照了他临终时遗令的“不封不树”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要求,开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制度的先河,对后世的丧葬制度影响巨大。曹操所开创的魏晋南北朝薄葬制度是从两汉到隋唐丧葬制度的过渡阶段,在中国丧葬制度演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之深入研究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执笔:潘伟斌)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