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为演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2025-07-17 10:00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传统文化为演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2025年07月17日 10:00    来源:国际商报   

□ 本报记者 何晓曦

“现场太火爆了。”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中学生戏迷对记者表示,“我想去后台门口等演员签名,谁知到了以后发现通道都塞满了人,根本挤不进去。”

“我是新疆来的!”“呼和浩特的。”“我是西安来的!”排在后台门口的观众对方荣翔的女儿方丽萍说。方丽萍在演出前还遇到了方荣翔当年的观众,演出后又遇到此情此景,她不断致谢,感谢观众对京剧艺术的支持。

近来,一场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演出正掀起前所未有的观演热潮。

演艺新空间焕彩观演新需求

7月12日,吉祥大戏院举行重张四周年庆典演出“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演唱会”。当晚,孟广禄、迟小秋等京剧名家云集,联袂演绎《铡美案》《将相和》等经典唱段,既致敬裘派艺术大师方荣翔,又展现出国粹艺术的传承活力。

方荣翔是当代京剧裘派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净行艺术的一座丰碑。他师承裘派宗师裘盛戎,深得真传,技艺精湛,德艺双馨。他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气贯长虹的经典形象,如《铫期》中的铫期、《赤桑镇》中的包拯、《将相和》中的廉颇、《锁五龙》中的单雄信等,更以严谨的治艺精神、高尚的艺德情操深刻影响了后辈,为裘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祥大戏院董事长、艺术总监富博洋介绍说,作为北京市首批15家演艺新空间培育项目之一,吉祥大戏院借助市级平台支持,在活化空间利用、丰富演出样态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2024年落成的“北京礼物”戏曲主题文创旗舰店推出衍生品500余款,原创设计占比超20%,与吉祥戏曲咖啡、影院共同构成“看戏·品咖·购文创”的沉浸式戏曲体验空间。戏院先后入选“北京市演艺新空间培育项目”“北京市共青团筑梦空间”,其“戏曲+影院+文创”多元业态模式作为典型案例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重张四年来,戏院累计呈献演出近700场,接待观众逾18万人次。其中戏曲演出近500场,打造“国粹吉祥”京剧、“吉祥雅韵”昆曲、“吉祥绽放”地方戏三大品牌系列,实现“周周有戏,月月有主题”。其创新推出的“舞韵吉祥”舞蹈季融合戏曲元素,近百场演出广受好评,民乐、相声等多元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演艺生态。

中西合璧演出点燃文化热情

“辽芭的演员们大条件非常优秀,女演员们舞蹈动作优美舒展,从感观上来看,外在条件和技术水平都与中芭的水准接近。很期待看看辽芭的古典作品,仙女啊、堂吉诃德啊、斯巴达克啊,都来北京演出吧!”看过7月12日辽宁芭蕾舞团《七夕》舞剧的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在暑期内接连上演风格不同的四部舞剧。7月12日至13日,辽宁芭蕾舞团呈献的《七夕》取材于广为人知的牛郎织女传说。此次演出由中法两国艺术家携手创作,采用新古典主义芭蕾舞的形式,为这一经典故事赋予了新的唯美诠释,并围绕“爱与被爱”的主题,探索了国际视角与中国故事的交融与碰撞。在舞蹈的编排方面,法国编导Martin Chaix汲取了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精髓,通过辽宁芭蕾舞团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将中国式的唯美与法国的浪漫风格巧妙结合。

上海歌舞团呈献的舞剧《朱鹮》将于7月18日至20日上演。该剧的创作灵感源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所展示的关于朱鹮保护的宣传片,通过提炼朱鹮的“涉”“栖”“翔”等自然行为,创造出一部东西方艺术交融的舞蹈佳作。以青藏公路建设为背景,彰显“两路”精神的大型舞剧《昆仑问道》将于8月16日至1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而将于8月23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原创悬疑感舞剧《大名狄公》,对狄仁杰的故事进行了艺术性的再创作,巧妙地将虚实相融。该剧通过甄儿公主这一角色化身为狄公深入险境探寻真相的设定,为作品赋予了新的内涵,剧中融入了诸多观众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眼下的这股观演热潮不仅体现在全国各地观众的热情奔赴、一票难求的盛况上,更体现在传统艺术通过创新表达所焕发的蓬勃生机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正以深厚魅力与时代活力,为演出市场注入强大的新动能,持续点燃着国人的文化热情,彰显着文化自信的璀璨光芒。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