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4日讯(记者 成琪)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汉学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组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文化自信教育大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以“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深化文化自觉与自信”为主题,汇聚了文化、教育、民族事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国际化传播路径。

(主办方供图)
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汉学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表示,在二十年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文化自信创新课程、海外汉学中心、汉医康养等新业态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及国际传播的创新点。
2017年,我国启动“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课题研究,其研究内容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研究,并建立汉学国际传播海外产业链。项目实施核心工作将包括在各国建立汉学中心,开展海外汉学文化研究与合作,其中海外汉学大厦作为中华文化国际地标,内含中华汉医馆、中华禅修馆、中华艺术馆、汉学融媒体中心等多个文化符号。同时还将与各国文科大学合作,建立汉学国际教育学院,培养高级汉语教师和汉学文化学者。
中华汉医,集中医基础、道医技术、佛医文化、禅修智慧、自然疗法五大体系之大成,是贯通“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命哲学。此次会议正式启动“汉医康养师高级人才培养”和“中华汉医馆”品牌连锁加盟项目,为大众提供健康预测和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通过食疗、香疗、乐疗、茶疗、花疗、水疗、道家健身、禅修持正等汉医手法,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据悉,在多年课题研究基础上,课题组还编著了首套中小学文化自信学习丛书《传统哲学》《民族艺术》《走近中医》和《我的祖国》共四十个文化自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