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3巴黎航展 > 航展动态 > 航展动态 > 正文

比奇重生?

2013年01月21日 16:42   来源:中国航空报   兰斯/编译

  比奇飞机公司已经走过了80年的岁月,虽然有过辉煌,但当前却也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目前,该公司正在采取包括剥离非盈利业务、推出新机型等措施,希望能够摆脱困境。

  豪客比奇当前面临着一些不利的局面。例如,已经裁掉数千名员工,“首相”系列和“豪客”4000市场惨淡;而这些问题并非豪客比奇不努力。除了申请破产保护之外,该公司在过去3年里一直在努力走出困境。但因为已经被高盛和Onex收购,问题变得异常不利。

  2007年的收购,加之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市场不景气,对豪客比奇造成了重创。上述因素使得该公司难以偿清已经欠下的25亿美元债务,而这也妨碍了其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脚步。2011年,豪客比奇公司认为自己可能已经无力偿还所有债务。

  2012年5月,该公司进入第11章破产程序,希望能够清算债务和重整。许多公司纷纷提出竞购,同年7月份,豪客比奇宣布与中国卓越航空公司进行排他性谈判;后者希望以17.9亿美元收购涉及除防务部门以外的资产,但谈判在10月份破裂。随后该公司表示,希望成为独立运营的公司,数周后,豪客比奇提交了新的详细破产计划。

  新计划包括公司名称改为比奇飞机公司,并削减一些经营不佳的产品,如轻型的“首相”1A和“豪客”400、超级中型“豪客”4000和中型“豪客”900XP;并且将经营重点集中于涡桨、活塞、特种飞机、攻击教练机及其零配件,以及飞机维护翻新业务。目前,这些业务均处于盈利状态,且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由于仍有数千架“豪客”和“比奇”飞机处于运营之中,该公司虽然不会重启这些机型的生产线,但继续提供零部件和维修服务则具有极大吸引力。然而,“首相”1A和“豪客”4000则不在此列,因为当前运营的数量非常之少。豪客比奇公司主席比尔·伯伊斯彻(Bill Boisture)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取消对150架“首相”1A和“豪客”4000飞机的服务支持合同。但客户仍可获得这些飞机的服务途径,而这可能将迫使客户为飞机维修支付更多资金。

  该公司决定仍将经营翻新业务。目前公司推出了换装新型发动机的“豪客”400XPR,以及经过翻新的“比奇/豪客”400和“豪客”800XPR。该公司还宣布,将会对“比奇富豪”Xtra进行改装。

  业界对比奇飞机公司的未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导致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条件未来仍将是一种困扰,如裁员、缺乏新产品、潜在客户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不愿为发展买单,经销商对零部件和材料供应方面保持谨慎等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新比奇飞机公司在第11章破产保护的情况下,不用考虑债务及非盈利业务的拖累;新公司对投资者、客户与经销商将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样的转变能够实现吗?回顾过去的这一类情况,前景似乎不错。最近的类似例子就是派珀飞机公司,在剥离了轻型单发和双发飞机产品,将主要精力放在盈利的PA-46等飞机上之后,该公司就实现了不错的盈利。

  就比奇飞机公司而言,即使在经济衰退期间,其B-58“男爵”、C-90、250和350“空中国王”,以及特殊任务型的“空中国王”机型仍处于盈利状态。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该公司仍将保留所有螺旋桨飞机产品,还会开发许多新型螺旋桨飞机,价格从80万到800万美元不等。据估计,新产品的年市场销售潜力约为30亿美元。

  比奇飞机公司计划将产品系列由6个增加到10个,但并未透露过多细节。新产品可能为采用涡轮柴油动力的“富豪”和“男爵”飞机,至少一款单发涡桨飞机和一款新型双发涡桨飞机。或许最让人好奇的是“空中国王”单发涡桨飞机;该飞机体型较大,机体参考了“首相”1A的设计,具有同级公务机中最好的座舱,采用复合材料使得机体能够承受更大压力。单发“空中国王”的速度超过550千米/时;至于价格,比奇飞机公司尚未向外透露。但该公司表示,所有新型号都会在未来五年计划中推向市场,而这一五年计划将很快开始。比奇飞机公司将有条不紊地开展一项“结构化的产品开发过程”,这项计划会在退出破产保护程序之后展开。另外,比奇飞机公司还计划设计类似于赛斯纳182JT-A的新型涡轮柴油动力飞机。柴油动力系统更节省燃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能够极大增加航程,也使其可用于监控和海上巡逻等特殊任务。

  最后,比奇飞机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在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好转,但公司的经营状况可能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经过瘦身的比奇飞机公司,将主要生产多年来非常擅长且盈利状况良好的机型。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比奇飞机公司可能会重新实现腾飞。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