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3巴黎航展 > 航展动态 > 航展动态 > 正文

为战鹰打造信息化翅膀

2013年02月18日 07:17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 杨连元 本报通讯员 王晓豪 李良泰 万天兵

  隆冬时节,广袤的西北大漠,参加对抗演练的红蓝战机挟雷裹电,穿越电磁迷雾,亮翼长空,展开激烈的搏杀。

  当万米云端上的战鹰角逐,通过空战“电子判官”进行实时评估时,现场观摩的专家们拍案叫好。他们说,此举创造性实现了飞机武器平台与指挥体系的无缝交链,有效提升我军航空兵体系对抗的信息化水平。

  而实现这一创新之举的,正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研究室主任陈淑文与其团队历经5年研制的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为打造战鹰信息化翅膀,陈淑文瞄准未来空战实际,潜心军机航电系统研究,主持参与21项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有人说,陈淑文这些沉甸甸成果所熔铸的,将是一枚威震长空的无影利剑,其犀利的锋芒凝聚着这位科技专家的智慧与汗水,折射出他以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使命之光。

  那一年,某军用机场,一架战机在返场着陆时,因为接地速度过大,造成了重大事故。调查组在调阅该机以往架次飞参数据时,发现同类问题并不少见。

  “当初,我们若是具备飞行安全实时监控手段,这样的惨剧就可以避免呀!”此事深深刺痛了陈淑文,“我们一定要研制出飞行实时监控系统,用科技手段为战鹰的安全保驾护航。”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2008年3月,当某型战机新型信息系统建成后,陈淑文抓住了机会,他和团队所申报的军机飞行实时监控能力建设课题,很快以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上高原,走戈壁,采集数据,集智攻关。

  历经5年的艰辛耕耘,他们终于研制成功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在成果鉴定评审会上,专家们评价:“这是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些年来,陈淑文带领团队瞄准前沿,紧贴部队需求,在航电技术领域也取得一些重大突破:

  ——成功实施某型战机综合航电系统改装,有力提升该机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效能;

  ——组织某信息系统加改装,优化更改设计19项,有效破解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难题;

  ——攻克某抗干扰通信装备与战机航电系统融合难题,实现机载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等。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航电系统已与飞机平台、机载武器,作为衡量现代军机作战性能的三大要素,已为国家航空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拥有先进的航电技术,也是我们航空人所孜孜以求的强军梦。”实际上,陈淑文本身是从军务参谋岗位转行综合航电科研工作的,为补足专业知识,他向该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泽和专家们请教;为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他甘当研究室重大课题的编外成员;天道酬勤,陈淑文终于“破茧成蝶”,也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成为业界公认的年轻专家。当然,很多人也领略了他的那种执著和精致。

  一年的夏天,某型战机在江南改装试验。为赶工程进度,项目组省去装机设备地面联试环节,只拿着实验室检测报告要求上机联试,这一下,让飞机改装负责人陈淑文给死死卡住。课题组无奈,只得补上地面联试项目。结果,一经联试,因电压过载,地面航电系统保护电源被烧坏了。如果不是陈淑文严格把关,或许安全隐患还不知有多大呢。

  有一次,陈淑文参加某直升机搜救系统研制,发现厂家解决设备故障时,不经意更改了技术指标。他当即变脸了,强制厂家返工,同时坐镇督查,直到问题归零。

  “我们一手托举飞行员的宝贵生命、一手托举国家的巨额财产,决不允许有任何闪失。”这是陈淑文的铿锵誓言。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