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怒放吧,灿烂的中国工业之花

2014年08月26日 14:09   来源:《大飞机》杂志   沈鑫甫

  2010年5月17日,在中国上海世博会的航空馆里,我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同乘一辆智能游览车。老者微笑对我说:“我是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侨,特意回国看世博。首次参观我只看航空馆和航天馆,那可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他发自心底的自豪,一下子激起了我作为航空工业从业人员的那份荣光。站在中国商飞公司的展板前,我仔细地向他介绍C919飞机的研制情况。听后,他眼闪泪光,无比感慨地说:“祖国的飞机造得有多大,我们海外侨胞的地位就有多高!”

  光荫荏苒,玉兰花已在春风中飘香明丽了四度。但每当想起华侨老人眼中激动的点点泪光,我的思绪常常会抑制不住地循着中国大飞机研发的轨迹,去怀想,去思量,去憧憬——

  怀想昨天,难忘项目奠基之人

  今年6月27日,是为大飞机项目认证立项殚精竭虑的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兼重大专项组组长江上舟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日。谈起江上舟,让上海航空工业的领导和专家们记忆犹新的是,他为大飞机项目的认证立项,抱病奔走,心底无私,呕心沥血。

  原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驻京代表回忆说:2001年,大飞机项目基本无人问津,那年冬天,我见到了从上海来京的江副秘书长。对于大飞机项目,他坚持认为,从国家和民族的战略角度讲,这一步必须走。谈了三个小时,我送他进电梯时,他突然转过身用平淡的语调说:“我得了肺癌,明天要动手术,肺要切掉一部分。”我一下惊骇,无法想象明天就要动大手术、生死未卜之人,今天居然坐飞机赶来和我谈这些。他接着又说,除了开刀,手机会一直开着,只要有关大飞机的他都会接。第二次见他,是在他动完手术刚刚两周多。我与他通电话时无意中说到中央几家单位要召开一个大飞机研讨会,没想到他听了一定要参加。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我说地方官员参加这个会并不合适,但他仍然坚持要向中央领导表达上海的态度,还要我想办法把他从医院里“偷出来”。那天飞机晚点4小时,等我从机场把他送到会议驻地已是晚上10点半。他孱弱的身体累得直冒虚汗,但吃过一碗方便面后,就精神抖擞地与当时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谈,直至零点过后。第二天一早,又与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谈,一直谈到中午去机场,当天下午再溜回医院。

  为项目认证立项呼吁奔走的五年,是他病情发展恶化的五年。他就像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燃烧自己的心,照亮人们前行的路,不问沿途的遭遇和结局。最难忘2006年中秋节,他的病又转移了,强化治疗的严重药物反应,让他连月饼都吃不下去。那时重大专项论证刚刚通过,他顶着很大的压力。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到医院探望,他却反过来鼓励大家,无论身体还是事业,“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好的结果!”他对疾病的乐观、为项目的无私、对事业的执着,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如今,江上舟已驾舟远去三个春秋。他生前抱病认证立项的大飞机项目——C919已经英姿勃发、展翅欲飞,中国的工业之花即将冲上云霄灿烂绽放。我想,看到这一切,江上舟一定会发出他特有的、感染人的爽朗笑声……

  思量当下,

  时代呼唤工业之花

  2006年1月的上海,天气阴寒湿冷,从东海刮来的寒风,更是每每让温度降至零度上下,让人的情绪都变得有些沉闷。但是,中国航空工业界却是春风徐徐、暖流微微。

  1月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大会以电子表决器表决的方式、以全场热烈鼓掌的形式,通过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纲要》把上海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作为十一五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上海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必须从国际制造业的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其时,上海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都遇到了瓶颈。为此,与会的科技、工业界的代表和专家们都把期待的目光聚焦于研发国产大飞机的项目上。果不其然,在此后颁布的《上海工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航空工业要围绕国家发展大型飞机的战略目标,努力争取国家自主研发干线飞机的项目。”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听取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认证工作汇报”后,原则上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尽快开展工作。

  伟大时代的自强脚步,终于水到渠成地把国产大飞机的研制提到了工作日程上。闻听喜讯,一位曾经参加过运十飞机研制、夙愿未了的航空科研人员十分感慨地说:“大飞机的诞生,大概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在成因,今天我们的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盛,人心思变图强,伟大的时代必将孕育出我们民族的工业之花!”

  自强的脚步沉稳而不失速度,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我国自主研发大型飞机的帷幕,终于在几代航空人的急切期待下拉开……

  憧憬未来,

  花开成就民族伟业

  2005年12月5日,中新社北京电:“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今日在巴黎签署订购150架A320系列飞机的框架协议。”这条新闻,一下子在国人的心中掀起了波澜。按照当时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我国用八亿件衬衫或一亿双鞋子才能换回一架飞机。人口红利带来的难得的、可观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是如此地低廉!这深深刺痛了中国经济学家和航空人的心,不由地发出了“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不再为别人打工?”、“什么时候我国才能拥有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的急切叩问!

  如今,随着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发,用天文数字的衬衫和鞋子换飞机的历史终将一去不复返。研制高科技的大型商用客机,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最佳选择。据资料显示,世界各航空大国都把航空航天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以美国为例,从2002年起航空航天工业产值就占GDP的15%以上,一架大飞机由300万到500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上千家配套供应商生产,由此,提供1500万个以上的高技能岗位,提供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贸易盈余。目前,我国C919大飞机的研制已经带动新材料、动力系统、信息控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应用化等领域,甚至连座椅靠背、地毯纺织等相关产业都将被拉动起来,实现技术内涵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增长方式巨大的、突破性的转变。

  从这个层面看大飞机的研制,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大: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工业里程碑,是迈向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是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初叶,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航空强国”的宏伟设想,一百多年过去了,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航空强国梦,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写到此,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华侨眼中的点点泪光,不由地在心底呼唤:怒放吧,灿烂的中国工业之花!你梦圆着全民族的梦圆,你荣耀着全民族的荣耀!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