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深度报道:谁来搭建民航统一联动平台?

2013年08月01日 07:05   来源:新华网   蔺以光

 

  昆明长水机场受大雾天气困扰,造成大批航班延误,一些乘客滞留机场(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林红梅)中国民航航班延误矛盾之尖锐,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旅客打人、空姐拜佛求正点等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近日又出现核心机场不“限飞”、让飞机飞到“天上排队”的新闻。这一举措能解开中国民航航班延误的结吗?谁来搭建民航统一联动的运营平台?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疲惫的延误充满无奈

  进入夏季以来,老天频发威,雷雨常光顾,“看天吃饭”的民航,再次进入航班延误高发期。旅客、航空公司、机场、空管——航班延误相关方,都积了“一肚子”苦水。

  旅客张先生6月下旬从郑州回北京,原计划下午3点半起飞,晚上7点半登机后,在飞机上坐了近三个小时,10点多终于起飞了。令旅客想不到的是,半个多小时后,本以为要到北京了,响起空姐广播:因北京有大面积雷电区,拒绝飞机降落,只有重新返回郑州。这一航班的旅客在郑州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才飞回北京。

  张先生对记者诉苦说:“天气不好,飞机延误我们能理解。但能不能少折腾旅客?既然北京不能落地,为何当天不直接取消航班,让旅客去休息?”

  旅客“控诉”的主要对象是所乘坐航班的航空公司,但航空公司也是“一肚子”苦水。国航作为国内首家可机上上网的航空公司,验证飞行时有众多媒体跟机报道。飞机从成都回北京时,本来下午2点多起飞的航班,国航负责人和北京媒体记者一起在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时,到晚上9点才等到起飞指令。飞机到北京已近凌晨,一行记者疲惫不堪。这位负责人面对记者“何时起飞”的提问,充满无奈。

  遭遇延误后,旅客只是忍受“折腾”,航空公司从地面服务、到空姐、机长不但要陪着旅客一起经历“折腾”之旅,还要给旅客提供服务,比旅客“累上加累”。资料显示,航空公司一年因延误损失近150亿元。

  遭遇延误,有的旅客怒砸机场,机场觉得自己“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机场只是把地盘租给航空公司使用,航班延误时,机场有什么办法?怎么能怪机场?

  空管也是“一肚子”苦水。天气何时转晴不好预测,空管没权让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也没权确定航空公司的哪架航班“先飞”或者“后飞”,只能让飞机都到跑道上排队。这样实施的后果是,旅客或在飞机上长时间等待,或排在后面的飞不了,只好重下飞机。

(责任编辑:林汇东)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