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民航究竟有多少天空可以飞?

2013年07月29日 09:05   来源:中经网   

  近日,某官方媒体引用“有关部门”的表述称,中国所有空域军民航都可以使用,相对固定由民航使用的约为34%,相对固定由军方使用的约为25%,另有41%的空域军方和民航基本上都没有飞行活动。

  这样的表述,似乎与传统业界所称的“民航只能使用20%的中国空域”有所不一致,而记者昨天咨询多位业内人士获悉,中国的空域管理权属于空军,民航只能在空军的允许范围内使用空域。

  我国以军方主导的空域管制体制,是上世纪50年代就确立并沿袭至今。民航班机和运输机只有在向空军申请后,才能获得部分固定航路和航线。

  例如京广航路,就是一条宽20公里、高度从0至14000米的空中通道,飞机只能在这一航路上飞行,不能有任何偏离。京广间的所有航班,以及从郑州、武汉、长沙等地至北京、广州方向的航班,从东北等地前往广州方向的航班,都要在这一航路上飞行。

  空军的飞机如果要飞入民航航道,民航的空管系统只能与空军方面协商,管不了空军飞机,而民航飞机进入军航空域,即便是知道空军该时段不训练,也决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遭遇雷雨天气需要绕飞,也需要向空军申请等待批准。

  为缓解各方压力,从2012年8月1日起,经过军民航有关单位反复研究出台的临时航线使用“主动释放”机制正式试行。临时航线将从以往民航协调申请使用为主,转变为由军航“主动释放”提供使用,民航空管和航空公司能提前一天获知次日临时航线的可用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第二天如果有临时情况,临时航线还是不一定能使用。 据第一财经日报陈姗姗

(责任编辑:林汇东)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