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公务机发展潜力巨大

2013年03月19日 08:17   来源:中国民航网   

  “公务机市场在中国现在应该说是才刚起步,方兴未艾,潜力很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刘子静在接受记者关于通用航空的提问时,尤其提到了公务机的发展问题。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格外引人瞩目。近3年中国民航的发展结构中,公务机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增长率达到了28%。据社科院发布的《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未来10年公务机市场规模预计每年将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公务航空市场之一。

  在刘子静看来,公务机市场的繁荣是一件好事。“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开展多层次化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极为迫切,满足出行方便快捷的需要、定位为高端服务的公务机是其中之一。”刘子静认为,“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都应该是中国公务机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公务机市场的高速增长,已经被全球的公务机供应商和服务商看在眼里,许多公务机企业开始逐渐将其全球业务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中国。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公务机市场还并没有真正起飞,用户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空域管制过严等,都成为制约中国公务机市场发展的“紧箍咒”。

  “公务机发展瓶颈首先是观念问题,中国人有些时候谦虚、抹不开,还没有形成高效的消费观念。”刘子静说。公务机本质上是交通工具,与运输航空相比,它的优势在于灵活便捷、私密、高效,转变消费观念是公务机市场走向成熟的前提。

  目前,我国适合公务机降落的机场只有200个左右,而美国有近2000个。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刘子静认为需要地方政府更加支持,统筹谋划,才能予以解决。“政策要更加支持公务机的发展,机场的地面服务也需要加强。”

  “除了消费观念和政策支持,影响公务机发展的第三个方面是在空域,空域问题需要解决好。”刘子静最后补充说。他认为,观念、政策和空域三方面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公务机市场走向真正的繁荣。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