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12年10月12日 13:22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吴秀青

  为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精神,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瞄准航空航天领域现有国家重大专项(型号)和未来10-20年国家急需发展的主流飞行器的重大需求,开展8项核心关键问题的协同创新研究。——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等共同组建“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

  10月9日上午,“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陕西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审议并通过理事会章程,建议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人选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下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理事单位有关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副校长袁建平参加了会议。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翁志黔主持会议。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王俊彪介绍了教育部“2011计划”背景及相关内容。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宋笔锋先后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协同创新中心”章程等。

  经研究讨论,会议形成以下决议:原则通过《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章程》;同意由姜澄宇等19人组成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同意姜澄宇担任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同意袁建平、李玉海、吴光辉、雷凡培等4人担任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决定聘任袁建平为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聘任宋笔锋为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意宋笔锋担任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决定聘任陈一坚院士为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会上,“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姜澄宇为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颁发聘书。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袁建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谭永华,“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玉海,“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先后讲话,对“协同创新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仅是为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而是将我们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西工大有长期的航空航天教育和研究的历史,有国内一流的几所兄弟高校和三大集团公司的协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为中国未来飞行器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袁建平表示。

  谭永华代表“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表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全力以赴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对这个协同创新研究新平台充满了期待!”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平台的建立,无论是从战略意义上还是从型号研制的现实意义上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代表中航工业集团表态:戮力同心,共同支撑这个创新平台,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李玉海说道。

  “今天高朋满座、精英云集,大家千里迢迢来西安共同谋划中国未来飞行器的发展,实为一件幸事!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17家理事单位都是行业和高校中的佼佼者,我相信我们能够用实际行动和重要建树来解读和回答胡总书记关于‘协同创新’这个关键词的独特见解和深刻含义。” 姜澄宇满怀期待地说,“这个中心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共同体,我衷心祝愿所有的理事单位都能够在各自的特色和专业领域里做出突出成绩,共同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未来的合作,我们充满了信心!”

  9日下午,“协同创新中心”在陕西宾馆组织召开了 “2011计划”学术讨论会。西工大航空学院教授张彬乾、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总师艾俊强、西工大无人机所总师祝小平、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迎春、西工大航空学院院长宋笔锋等先后作主题发言,围绕“大型客机翼身融合布局关键设计技术”,分别介绍了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各自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就气动布局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同时,与会人员对“协同创新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协同创新计划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西北工业大学宣传部 吴秀青)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