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河北]大美塞罕坝——旅游者说

塞罕坝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接坝山地移行地段,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同时,塞罕坝也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详细>>

塞罕坝一线护林员:每天10小时巡查万亩林场

曾经的莽莽荒漠,如今郁郁葱葱的林海。塞罕坝机械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艰苦创业,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  详细>>

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三代人传递的绿色接力

在蒙冀交界之处,有一片茂密的林海——它就是塞罕坝。55年间,它从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如今包含6个林场,112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80%的“天然氧吧”,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详细>>

无限风光塞罕坝 百万亩森林已成为旅游新热点

 2010年,这里接待游客38.5万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43.9万人次,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5.9万人次。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和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洞天福地”。  详细>>

致敬,塞罕坝!

55年可以干多少事?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答案是:造林112万亩,植树4亿多棵——他们在北京以北400公里的高原荒漠上,生生造出了一片绿海。  详细>>

“绿色功勋”塞罕坝

今天的塞罕坝,许多林场员工的名字都带有“林”“树”“松”“山”等字,他们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第二代、第三代,正所谓“造林筑梦不停顿,献了青春献子孙”。  详细>>

塞罕坝人:这片林子,就是我们的命根子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生态脆弱的塞罕坝,一点火星、一场虫灾、片刻大意,都可能让这个生态家园毁于一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塞罕坝人绝不会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高枕无忧,“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深入人心。   详细>>

塞罕坝上 风光无限

如今的塞罕坝,灵动飘逸,生机勃发。这奇迹般的美丽,并非命运恩赐,也不是自然馈赠。这是历经半个多世纪锤炼而成的绿色长城,是几代人勤奋劳作的结晶。  详细>>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英雄史诗:三代人 只为这片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55年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创业大军集结河北省最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沙地里播种、在石头缝儿里栽绿,像钉钉子一样,“钉”出百万亩林海,用汗水、用青春、甚至用生命在荒僻的高原上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详细>>

塞罕坝启示录|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片占地112万亩的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敢于担当,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营造林海,演绎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创造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铸就了钢铁般的塞罕坝精神。   详细>>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绿色奇迹:茫茫荒原见证绿水青山之变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详细>>

塞罕坝:高寒荒漠的绿色传奇

林海茫茫,直入天际;凉风习习,清爽宜人。夏日塞罕坝,草木葱茏,游人如织。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属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个昔日不为人知的偏僻塞外深林,如今已跻身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列,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详细>>

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这里曾经是林海茫茫、水草丰美,却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以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成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范例。   详细>>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发展历程速写:好一个大“林子”

这些塞罕坝人,有的名字里边原本就带有“林”字,来到塞罕坝,成了务林人,延续着与树木、森林的缘分。有的属于“林二代”,父辈不约而同地“就地取材”,给他们的名字镶上这个“林子”的印记。   详细>>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

她,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三代人,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