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2025年财政政策有哪些亮点?下半年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发力?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外贸外资联通国内国际,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并明确提出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怎样看待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形势?如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进行深度解析。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放眼全球,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国;在现实中,制造业既是就业的蓄水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今天,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产业边界。同时,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产业链加速重构,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极为凸显。这些复杂变化都让我们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合理比重、战略思路等有新思考新关注。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当下,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十五五” 规划如何谋篇布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做客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从微观数据切入,剖析政策调整逻辑,梳理宏观治理框架,进而把握经济规律,是理清经济发展脉络的重要路径。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经济呈现向好态势,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为洞察数据背后本质、梳理宏观政策逻辑、解析经济发展动力,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进行深入阐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中办、国办近期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为什么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进行深度解读。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如何认识“三农”领域的发展成就和现实挑战?如何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安排部署?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进行分析解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安全底气更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在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再度占据重要篇幅,明确了稳产保供的着力点,一揽子政策支持定向发力。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亮点满满,传递出很多信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做客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哪些创新?成效如何?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止跌回稳”?“支持长期资金入市”释放了怎样信号?如何理解“金融法”?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做客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涉及很多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亮点,热点问题怎么看?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做客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