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1992年,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购销两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消费品零售额9613亿元,增长16.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281亿元,增长9.5%。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5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农村4227亿元,增长13.8%。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单位比上年增长17.6%,集体所有制单位增长8.6%,个体增长21.1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17.4%。从各类消费品销量看,吃的商品稳定增长,其中粮食增长7.7%,食用植物油增长9.9%,猪肉增长2.3%;穿的商品中棉布、针织内衣裤下降一成左右,各种服装销量增长6.1%;耐用消费品除录音机、电风扇、黑白电视机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1992年全国物资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销售5891亿元,增长3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5%。 
      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1992年,全国提高了粮食购销价格,出台了铁路货运、煤炭、天然气等基础产品和部分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项目,不少城市在给居民适当补贴的前提下,放开了肉禽蛋、蔬菜价格,提高了房租等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调节比重,价格形成机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70%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90%左右。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宏观调控目标之内,但城市物价涨幅较大,特别是大中城市受粮食、房租、水电费、学杂费、理发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偏高。 
       1992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           6.4
      其中:城镇               8.6
       35个大中城市    10.9
      农村               4.7
      2.零售物价                   5.4
      其中:消费品             5.6
      食品类           7.7
      粮食          24.3
      食用植物油     5.8
      衣着类           2.8
      日用品类         1.4
      文化娱乐用品类 -4.3
      书报杂志类       3.3
      药及医疗用品类   9.1
      建筑装璜材料类   6.5
      燃料类          14.6
      农业生产资料     3.7
      3.服务价格                  13.4
      其中:城镇              15.8
       35个大中城市    21.3
      农村              11.6
      4.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      11.0
      5.工业品出厂价格             6.8
      6.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