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科学发展观
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143家大中型企业迁移突围 沈阳铁西区全面复苏

2005年04月11日 09:50
程刚


    社会发展脱胎换骨老工业基地显示魅力

    浙江新湖集团董事长邹丽华在购买土地协议书上签下名字时,遭到沈阳当地同行的嘲笑:铁西那地方的土地,还值得花每平方米700元去买?

    3年前,别说开发商不愿到铁西,沈阳当地人也不愿意住到铁西区。“那时候,我们早晨出门绝对不穿白衬衣。溜达一圈儿回家,衬衣就分不清颜色了。”郑立辉说。

    铁西区是沈阳市工人的重要聚居地,房子常年失修,垃圾、棚户区和违章建筑随处可见。50平方公里的城区,没有一家大型商场,没有一家星级酒店,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在大规模搬迁工厂的同时,铁西新区对生态环境动起了“大手术”。“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房地产商等投资者来投资,土地才能升值。”中共铁西区委副书记陈国强解释说,也只有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才能充分吸纳数量庞大的下岗失业工人,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2004年3月23日,沈阳冶炼厂3根高达170多米的烟囱在市民的注目中轰然倒地。始建于1936年的沈冶是一家大型综合有色金属冶炼厂。“它曾是共和国国库和财政的象征。”陈国强说。

    但该厂落后的传统生产工艺,导致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3根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重污染区。随着沈冶停产,3根烟囱倒地,以该厂为中心的局部重污染区域消失了,沈阳市城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传统工业给沈阳留下的高大烟囱,有近6000根。目前,沈阳市已连续3年每年拆掉1000根烟囱和400座锅炉,一大批高污染企业搬离城区。

    两年来,铁西区的变化有目共睹:

    建设大路以北新建的19公顷绿地,取代了过去的厂房和烟囱锅炉;正在建设的苗圃森林公园,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森林景观和“绿肺”系统。按规划,交通动脉北一路等沿线将建成长3500米、宽30米的大型公共绿化带……

    全区两年共改造棚户区14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60万平方米,建设绿地绿园1万多块,全区绿化率达到32%以上,全年大气良好天数达到了292天。

    生态环境脱胎换骨,腾出的大片土地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者。

    北二路过去被戏称为“下岗一条街”。现在这条街上,经营大众、通用、丰田等知名汽车品牌的“4S销售店”达40多家,玻璃房子透着现代和气派;重工街上,东方家园、香江大市场等现代家居超市生意兴隆。“我一家老小就在那边的超市上班。”姜大妈指的是仙女湖北数百米外的“家世界”大型家居购物超市。已是傍晚,豪华气派的超市仍然灯火通明,门前的大型停车场人来车往。两年前,这里还是破败凋敝的某企业的厂区。姜大妈的小女儿9年前下岗,去年“家世界”开张时,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售货员工作。

    铁西新区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区吸引投资项目552个,新增企业290家。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提供新就业岗位2.3万个,安置就业6.2万人次,95%以上的失业并轨人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只要不挑不拣,几乎所有下岗失业人员都可实现再就业。”陈国强说。

    商家毕至,使得城区土地由原来的每平方米400多元迅速上涨至现在的近2500元。仅此一项,铁西新区两年就筹集资金约60亿元。统计显示,铁西新区去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是2001年的2.6倍。

    4月6日上午,铁西新区正式发布《城乡群众特殊困难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该办法共50条,着眼于在全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向城市低保户和农村特困户倾斜,尤其关注因病致贫、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

    这是东北地区建立的首个弱势群众社会救助制度。“这表明,铁西区改造已走出低谷,政府开始腾出财政余力来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陈国强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