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退洋进 顾雏军究竟是中了谁的埋伏?
 中国经济网首页 > 众说纷纭 > 正文
 
国退洋进 顾雏军究竟是中了谁的埋伏?

2005年12月07日 14:5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国退洋进的脚步声,似乎真的越来越近了,顾雏军终于中了埋伏,可惜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说清楚
  上个世纪,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局洗礼,淘汰了太多的“知名品牌”,在顾雏军这个名字出现之前,中国冰箱行业暂时形成了四巨头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海尔、新飞、科龙、美菱”。

  海尔和新飞,是实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战略决策是在与跨国冰箱集团竞争的形势下,寻求在自有技术上占据优势,因此,这两家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自有技术研发和自有品牌营销。而科龙和美菱,正在江山日下。

  顾雏军更像个资本家,而非实业家,他的战略视角自然与张瑞敏们截然不同:他看到的是,大量被淘汰掉自有品牌的企业,仍然死而不僵,因为全球冰箱巨头的生产基地,都在向低成本的中国转移,它们依靠给跨国巨头代工贴牌,其产能依然继续存在。而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兼并这些企业,就可以形成一种截然不同于海尔、新飞的国际竞争力——代工产能的垄断联盟。这样的联盟,一样有资格和跨国巨头讨价还价。这种战略模式,更有通过资本市场四两拨千斤之效,对于缺乏技术储备的科龙和美菱,效果远远迅速于开发自有技术。

  顾的这种战略,正所谓“剑走偏锋,扬长避短”。

  实际基本印证了这种推测:从2001年开始,顾雏军只用了3年的时间,连环掌控了科龙、小鸭、远东阿里斯顿、吉诺尔、上菱、美菱的冰箱生产线,进而掌握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而且,他收购这些企业后,无一例外都开始大规模承揽代工贴牌业务,出口的冰箱越来越多。

  顾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前途,不可能在制冷剂和格林柯尔身上,而只能在“整合冰箱制造业”上,他选择以小博大,连续出击,尽快接上一条占领中国冰箱产能50%左右的白电大龙,只要这个龙接上了,他就赢了,接不上,他会满盘皆输,这就是顾与时间赛跑的资本运作的玄机——他手里永远是三个茶壶、两个盖。

  如果看到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海尔、新飞强调自有技术与品牌营销的时候,科龙系把重点放在代工上;就能够理解顾雏军为什么那么关心GE家电与LG的换股重组计划,关心日立、伊莱克斯的中国资本布局。顾雏军曾经说过:“中国企业家应该和整个世界抗争,不要在自己的圈子里窝里斗。

  确实,当有一家中国企业,它旗下整合的产能,占到中国冰箱总产能的半壁江山,而其余的中国企业都把精力放在打造自有品牌上时,这家中国企业,就能和跨国家电公司在投资和重组战略上,争出个结论来。

  顾的策略有点类似国美的黄光裕,当国美只有一家店时,黄光裕什么都不是,当他整合了电器零售业时,沃尔玛开始和他认真地谈判担任战略投资人需要的出价。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