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 丽江期盼双赢
谈起张艺谋的“印象丽江”, 丽江当地政府官员和市民无不拍手叫好,他们认为,“印象丽江”无形中提升了丽江的文化形象,同时名人们也借助了丽江这块品牌,所以他们形象的称呼这种现象,就是丽江文化与文化在丽江的“双赢”。文化在丽江的“双赢”
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十年来,众多的国内外影视剧组到丽江拍片,使丽江知名度不断增加,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他认为,名编、名导、名演员等名人无形中提升了丽江的文化形象,同时名人们也借助了丽江这块品牌,所以他形象的称呼这种现象,就是丽江文化与文化在丽江的“双赢”。
和书记说到文化产业时提到了张艺谋,他说:“张艺谋作为中国导演界的领军人物,几次选择云南,选择丽江拍摄影片,像去年12月底刚刚在丽江完成的《千里走单骑》,既是张艺谋影视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战,对丽江也是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宣传。”
“这回‘印象丽江’的打造,又是丽江的一次外宣机遇,张艺谋把他的导演艺术、技巧和魅力,与丽江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制作一台实景舞台剧,又一次借助文化产业的优势,把丽江的文化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和书记作为当时签字仪式的嘉宾,对两个“印象”也是大为赞赏。
采访结束时,和书记高兴而自豪地说:“咱们丽江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文化产业的一次次飞跃,也带动了旅游业等经济产业的前进步伐。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文化产业到咱们丽江来发展。”政府起引导控制作用 “文化产业在丽江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现在国家鼓励非公有制进入文化产业,丽江的很多演出团体就是以非公有制资本注入的形式存在。”丽江市文化局长和慧军,提到丽江的文化产业也是滔滔不绝。他说丽江的文化职能部门,对外来企业进驻丽江文化产业的态度就是:一视同仁,一律公平对待,在政策上都给予扶持和照顾,政府的主要作用还是引导、控制和规范。
和局长说道,外来企业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起点高,定位足。他告诉记者:“现在丽江城里有四个演出团体,分别是《丽水金沙》、《太阳火》、《纳西古乐》、《东巴宫》,这四个演出团体各有特色,有多民族的舞台剧、彝族的文化演出、纳西的洞经音乐、东巴文化的传习表演。这些演出团体既有本土的私人运作,也有外来非公有制资本的参与,他们相互间都存在着竞争,这样的竞争遵循的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观众认可的,口碑好的就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现在张艺谋两个‘印象’的打造,将使城区中的演出增加到五个,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但是作为文化职能部门,我们希望给到丽江来的人,提供各种口味的文化大餐,实现我们当地文化产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和局长认为众多文化这对丽江是件好事 记者在丽江走访了很多市民,大家谈起张艺谋的“印象丽江”时都是津津乐道,年纪大些的人都是一个观点: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丽江。虽然他们没上升到文产促进地方宣传的概念,但是他们对这样新的文化产业的入住都持一种欢迎的态度。就像丽江市古城区的和家元老先生所说的,虽然丽江很有名气了,但是要让丽江更具知名度,还得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
反响最强烈的是丽江本地的年轻人,他们是在古老传统文化和现代外来文明的共同冲击下成长的,对故乡传统文化产业了解不多,但是也受到熏染,加上外来文化,现代艺术的熏染,他们更了解名人带来的效应和影响力。导游杨琼就说:“大明星大导演到丽江来,说明丽江吸引人,他们来得越多,丽江的魅力才更大。”年轻一代热衷明星,对张艺谋的到来是非常期待的,他们认为名导会让城市更具现代吸引力。
“‘印象丽江’的拍摄场地我知道,我都专程去看过几次了,第一次演出我一定会去看。”这是在北京读大学的丽江姑娘张颖告诉记者的。产业在丽江的发展其实既是竞争更是互补 根据丽江各大旅行社对来丽游客进行抽样调查,上报丽江市文化局的数据表明:来丽江的游客中,11.5%的人都看过《丽水金沙》,63.7%的旅游者打算观看,也就是说75.2%的游客都对《丽水金沙》兴趣浓厚。
《丽水金沙》的周志强总经理告诉记者,演出从开演到现在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到这个月演出将超过2000场次,旺季一天演出4场,像这两天暑期团队多,还有好多的人甚至因为买不到票而四下托人。
“张艺谋是知名导演,由他执导两个‘印象’,本身就是一大卖点。”周总很看好张艺谋的进驻,但是他也表示:“两个‘印象’对原有的文化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丽江城区内,同时推出几台文化类的表演,竞争肯定存在,甚至会很激烈,但是大家都把自己手中的文化产业发展好,就是一种综合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丽江来,游客多了大家都能利益共享。”这也是周总所要表达的观点。也是一种好现象。
丽江搭台 筹备紧锣密鼓
“我们不接受采访,你们还是离开这里,我们现在对外都没什么好说的------”记者去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了解张艺谋的两个“印象”时,遭到了重重阻挠,该公司对此事的保密程度不亚于任何大片前期拍摄的保密工作。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记者还是获取了大量关于两“印象”的准备信息。
观众席位做成泥模
记者进入到此次“印象”的投资方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时,位于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内的该公司呈现出一片既凌乱又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着搬运一些木制品,虽然物品都用纸板糊住,但显然都是一些艺术装饰用品,而且重量不轻。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公司院子里的廊榭上,四名工作人员正精心制作一个模型,该模型由雕塑泥和石子构成,模型长约1.5米,宽约0.8米,整个模型均用泥打胚,泥塑上面凸起的小长条块,一看就很形象的观众席位,有意思的是:分隔观众席的是一块块的小石子,这些由石子构成的分隔线,据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很像东巴教里的动物图案。
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这就是观看“印象”演出的观众席模型,做得很富有艺术化和民族宗教的味道。
动用200匹马50头牦牛
记者获悉,在《印象雪山》的演出中,将有200匹马和50头牦牛参与演出,这些动物的参与是为了更能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马和牦牛作出今后演出队伍中的一部分,将会有专人负责“饮食起居”,目前正在丽江当地进行着这些“演员”的挑选工作。为了寻找到好的马和牦牛,让演出更成功,挑选工作耗时肯定会很长,而且会动用相当的一部分人力。
采取白天滚动演出方式
张艺谋执导的两个“印象”都将在白天进行,并且采取滚动演出的方式。白天演出由于受舞台灯光等艺术辅助手段的限制,并不能像在室内剧场中的演出那么轻松,这对演员的表演、节目的质量要求技更高。因为是滚动演出,演员也会比较辛苦,一天演出几个场次,中间虽然有间隔的时间休息,但对演员的体力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据了解,采用滚动演出的方式是为了让游客在白天经过演出场地时,都能欣赏到这场高水平的演出。
演员从当地农民中挑选
参与两个“印象”演出的演员都为本地人,并且基本上都从玉龙县和古城区的2到3个乡镇的农民中挑选。为了体现表演的原生态,因此将采用农民演员,但同时又考虑到演出的艺术水平,所以选择的乡镇都是群众艺术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这些演员一旦被选上,就将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工作中去,估计演员的挑选工作将在10月份结束。
编排都是艺谋班子成员
虽然挑选的演员都是农民,并且前期的准备工作都由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操作,但参与执行编排工作的,都是张艺谋团队的成员,这些编排人员已有一部分在昨日抵达丽江,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等到演员到位,就开始进行先期的编排工作。
《古城印象》还未搭场
此次张艺谋执导的《印象丽江》分为《雪山印象》和《古城印象》两个部分。两个印象的演出都是非室内的,《雪山印象》的演出地点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干海子,名称叫做兰月谷;《古城印象》的演出地点在丽江古城东面。《雪山印象》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表演场地基本搭建成型,但《古城印象》的表演场地还未动工,只是在做着前期相关的准备工作。
近两天内将拍宣传片
据悉,最近两天内,将由摄制组拍摄一部分《雪山印象》表演的实景片,拍摄的片子将用于前期两个“印象”的宣传。观众可以看到表演的实景场地,表演的一部分内容等。再有各方面的传言,张艺谋有可能在12日抵达丽江,进行前期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