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推动党建力量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扎根,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只有打通“最后一米”,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党的政策落得更实、党的温暖送得更准,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建力量沉下去,基层治理强起来,群众获得感提上来,这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和重要使命。
着力织密“组织网”,让战斗堡垒在基层一线挺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主心骨”,必须织密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盲区。要让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坚强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先锋旗帜,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要优化组织设置,适应城乡发展新变化,创新党组织组建形式,确保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单元,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要强化组织功能,突出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双重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要提升组织活力,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组织生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着力激活“先锋力”,让党员作用在群众身边彰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细胞有活力,肌体才强健。推动党建力量下沉,关键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党员走到哪里,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哪里;党员干在哪里,群众的信任就凝聚在哪里。要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引导党员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要搭建实践平台,创设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志愿服务队等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要完善激励机制,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和表彰优秀党员,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让实干者得荣誉、有地位、受尊重,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力量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着力凝聚“同心圆”,让党群关系在共建共享中升华。党建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只有“党群同心”,才能“其利断金”。要推动党建力量延伸到“最后一米”,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强向心力。要创新联系机制,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通过走访调研、民情恳谈、结对帮扶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要拓宽参与渠道,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完善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微心愿”“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在基层事务中有更多发言权。要提升服务质效,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服务供给,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舒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