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丨《同谷七歌》和杜甫草堂

2025-07-30 22:00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翀)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频道 > 高清大图 > 正文

诗意中国丨《同谷七歌》和杜甫草堂

2025年07月30日 22:00   来源:新华网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游览。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因有“两水同聚一谷”的峡谷地貌特征,古称“同谷”,县城东南的飞龙峡峡口有座杜甫草堂,是为纪念曾寓居同谷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杜甫草堂又称“杜少陵祠”“杜公祠”,始建于1123年,经过历代不断维修重建,目前占地15亩,包括祠堂、碑林等主体建筑。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带家人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南下成都,途中在同谷住了约一个月,留下《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也就是《同谷七歌》等诗作。“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同谷七歌》的开篇就展现出杜甫白头乱发的衰老形象和进山捡拾橡栗充饥的困苦生活,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经历,也是“安史之乱”背景下广大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陇蜀之行是杜甫一生中最艰辛的旅程,让他深入了解人民疾苦,为日后创作出更多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下基础。

如今的杜甫草堂景区被松柏翠竹环绕,鲜花争艳,清泉淙淙,是市民游客了解诗圣杜甫、学习传统文化、休闲纳凉赏景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责任编辑: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