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明确了,全局的问题就解决了
赵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通过长期探索所做的惟一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造。毛泽东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以苏为戒”,独立地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芽和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探索,在探索中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纠正了毛泽东错误的方面,并且有许多新的创造,尤其是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创造。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式提出和形成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每一个大的历史阶段,都有一个主题。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斗争,找到了这个时期的主题,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又找到了这个时期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找到了,全局的问题就解决了。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讲话的四个显著特点
徐鸿武
讲话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讲话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坚定不移”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全局谋划。讲话从思想路线、发展动力、发展途径、奋斗目标上,深刻阐明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和路线,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
讲话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讲话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真务实,文风朴实无华。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着眼于大政方针的落实。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