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2007年07月09日 09:04   来源:北京日报   


    深入理解四个“坚定不移”

    闫志民

    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向前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基本的思路。

    第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历史的经验证明,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解放,还受到各种束缚,就不能完全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进行新的思想解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的需要。实践证明,任何重大的历史变革都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下解放思想,是中国革命大发展的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所进行的思想解放,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实际的发展会非常之快,变化也会极其迅速,人们的思想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问题,这就更需要强调解放思想。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与过去的路线的根本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必须靠改革开放。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中主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认识基础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有时也变得相对突出,需要我们十分重视。只有保证社会和谐才能保证科学发展,同样,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于是这两个问题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关系全局的最重大的问题。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今后二十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现阶段的任务,必须十分重视并为之努力奋斗。前三个坚定不移,无论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还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而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二者是完全统一的。这次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两项基本内容,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