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看点】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2025-11-29 06:0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新看点】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2025年11月29日 06:00   来源: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顾 阳 纪文慧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专家表示,我国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成效日益显现,不仅为大国经济提速,也撑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优化配置省下真金白银

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作业区一派繁忙,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从这里出发,走上世界货架。

今年5月,从江苏吕四港运抵洋山港的光伏组件,搭乘国际货轮“地中海阿雅”号出口海外,这是洋山港——吕四港通过“联动接卸”模式承运的首批货物,标志长三角区域首票海港“联动接卸”业务顺利落地。

南京海关口岸监管处物流管理科科长王莉介绍,“联动接卸”模式将长三角各港口与上海洋山港“视同一港”,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据测算,该模式下,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分别节省物流成本约200元和400元,大大降低了企业跨境物流综合成本。

物流贯通一二三产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重要基础。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核心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至2024年的14.1%,并在今年三季度末降至14%。

“14%的比率意味着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已降至14元,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省下真金白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陆成云认为,全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继续保持有统计以来最低,得益于物流业自身优化革新,以及物流业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一方面,我国通过建设重大物流枢纽整合资源,构建“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不断发掘物流运作中的规模经济、网络经济,优化运输结构,实现单位物流活动成本的有效降低。另一方面,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商贸等实体经济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持续优化,减少产业组织过程中的冗余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活动强度,推动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所研究员邢伟表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不是影响物流从业人员的收入。而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用尽可能少的物流费用支出,支撑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

创新提质撑起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企业“双11”业务处理量屡创新高,消费者关于“收货慢”“等待长”的声音越来越少。这背后,是我国物流服务供给、设施设备、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提质的结果。

截至目前,181个国家物流枢纽、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互联成网;物流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物流企业广泛应用无人配送车、自动分拣设备和智能快递柜。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我国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超过85%,越来越多边远地区群众也能通过快递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微认为,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物流行业加快推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模式、新动能,有效降低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环境成本。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网络货运、无人配送、智慧物流大语言模型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物流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和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王微看来,提升物流领域实体硬件软件数字化水平,要加快技术攻关,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各类枢纽和园区加速数智化进程。同时,加快绿色物流技术和装备推广,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场站、园区、仓库设施、运输工具等绿色化升级改造。

协同发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货通八方、物畅其流,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物流业呈现多元发展、规模扩大、创新加速、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趋势,有些物流企业已进入全球500强行列。但综合来看,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全社会物流成本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前三季度,我国运输、保管、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分别约为57%、31.6%、11.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张晓东告诉记者,我国运输单价水平并不高但总占比却偏高,这是因为总体上物流组织化程度偏低,“公转铁”“公转水”以及多式联运中尚存诸多堵点卡点。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邢伟说,《行动方案》聚焦铁路货运、公路货运、物流信息数据等重点领域,提出加快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促进公路货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优化城市货运网络,推进物流信息开放互联共享具体举措,着力解决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注入了更强动力。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陆成云表示,要统筹考虑不同运输方式及不同物流环节,提高物流一体化衔接转换效率,也要深化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型企业共同发力,系统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纪文慧)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