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8日电 题:面上开花 系统协同——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我国智能制造已经实现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从单机智能到系统协同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11月27日于南京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说。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与先进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领航” “赋能”制造业产业升级
11月27日,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工信部等六部门正式公布了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入选的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多个关键行业。
领航级是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最高级别。据工信部介绍,实施梯度培育行动旨在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这将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了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记者采访看到,该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钢铁工艺深度融合,研发了覆盖视觉检测、工艺优化、质量预测、设备运维等多个场景的智能算法。“我们已经完成从‘点’到‘面’的全流程数智化布局。”南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瑾彦说。
人工智能正成为当下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1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南京市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式落户南京。该所将承担工业人工智能的全链条创新任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技术到产业,人工智能在我国正蓬勃兴起。据工信部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5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产品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国际化”促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与产业合作共赢
走进同期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企业展区,国际智能制造领域多家知名企业纷纷亮相,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总部位于德国的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带来了PLCnext+无线解决方案和高性能、柔性化IPC解决方案等产品。“我们致力于为经济领域和基础设施的全面电气化、网络化与自动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等。”展位负责人说,有不少业内人士前来交流。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吸引了来自德国、美国、丹麦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456家企业参展。今年还首次设立国际特邀展区,带来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解决方案,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在国内的交流与应用。
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常态。11月26日,由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南京市投促局联合主办的中法未来产业合作论坛在南京举行,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同日,南京市玄武区政府与法国达索系统公司举办论坛,共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高端装备创新路径。
除了产业合作,在标准、技术等领域,国际智能制造合作也非常密切。据工信部介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与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总规模已突破4.5万亿元。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建设制造强国
随着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智能制造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与会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贯穿制造业的研发、生产与服务各环节。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说,中国制造业将实现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升级的跨越。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长期深耕金融、先进制造等领域。公司总经理张文武说,中信集团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AI在材料设计、智慧运营、绿色低碳等典型场景运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智能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坚持开放合作、创新融合,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把智能制造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聚力系统攻坚,加快突破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深化梯度培育,打造代表全球领先水平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凝聚标准共识,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