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给低空经济添堵

2025-11-26 08:45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别让“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给低空经济添堵

2025年11月26日 08:45   来源:工人日报   关东客

日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主播分享自制飞机过程或驾驶自制飞机飞翔,靠“农民造飞机”“爱好手搓飞机”等标签吸引网友点赞关注。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一些没有型号合格证、没有生产许可、没有适航许可、没有所有权备案的飞机产品,正暗流涌动地在市场里销售流通。(见11月23日央视财经)

这种乱象的背后,是低空经济热潮下部分企业的野蛮生长。如今,随着低空经济概念的升温,各类通用航空器需求明显增加。一些企业看中市场机遇,却忽视了安全底线和法律红线。据报道,在山东某地,一家工厂甚至在卖面条的同时,做起了定制飞机的生意,且不讳言自己的产品缺乏资质。这种将飞机当作普通商品来生产和销售的做法,无疑是对公共安全的极大漠视。

航空制造业不同于普通制造业,其产品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如此,各国都对航空器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民用航空法》明确规定,设计、生产、维修民用航空器及其发动机、螺旋桨和民用航空器上设备,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型号合格证书、生产许可证书、维修许可证书。而这些“黑飞机”相当于在空中埋下了一颗颗“移动炸弹”,无异于拿用户的生命赌利润。

“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折射出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与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通用航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县域经济试图拥抱航空产业时,很多基层监管部门缺乏航空器认证的专业知识,导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

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面对此次曝光的问题,各地应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筑牢安全防线。一方面,对航空器制造实施全链条监管,坚决防止低劣产品流入市场,对于从传统制造业跨界转型飞机制造的企业,更应加强资质审核。另一方面,明确监管责任,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航空器管理涉及工信、民航、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应当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形成监管合力。

当无人机物流、空中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既要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空间,更要织密安全“防护网”,别让个别企业的侥幸透支整个行业的未来。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