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个中国陶瓷博物馆,各地游客纷纷来此参观打卡。在博物馆“C位”,有一件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温润大气,让人流连忘返。这件展品穿越岁月,讲述着中西交流的故事,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与中国的高岭土拥抱,煅烧出精美的元青花,成就了艺术巅峰。
千百年来,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因瓷而兴,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开放包容成为独特的城市气质。
今天的景德镇,国际范儿更为浓厚。前不久,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56个国家170多家境外采购商、1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贸易成交额突破108亿元,创历年新高。同期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迎来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市长、城市代表及国内外文化界、商界代表等350余位嘉宾,以瓷为媒,共绘文明繁荣新图景。
开放包容,瓷都气质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历史上,景德镇的兴盛源于海纳百川的胸怀。如今,千年瓷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景德镇已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常驻创作,“洋景漂”现象成为文明交融的生动注脚。
三宝国际陶艺村,“遇见手艺人”的国际手作市集正在举行。不少“洋景漂”在此展卖自己的作品,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欧兰(Olga Cuxart)就是其中一位。2010年,她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热爱陶瓷的都知道景德镇,这里的城市和生态环境特别好,艺术氛围很浓,有很多外国人。”她拿起一件瓷器告诉记者,“这是我画的,融入了中国元素和西班牙风情。在景德镇,陶瓷产业链条很完整,当地人对我们也很友善。我开了工作室,作品比原来更好了!”像欧兰一样追梦的“洋景漂”有5000多人,他们带着新的创意、新的技艺、新的灵感,梦想在东方的土地生根发芽。
三宝村地处珠山区,是“洋景漂”的主要聚集地。珠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锐告诉记者,当地千方百计为“洋景漂”提供暖心服务。他们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群自治”双网融合机制,“网格筑基、自治提效”,实现了治理效能倍增。一方面以402个基础网格为治理单元,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等网格力量千余人,实现责任到格、服务到户;另一方面激活社群自治活力,推行“坐诊+出诊”服务模式,承诺8分钟响应群众诉求,形成“网格发现、自治跟进、联动化解”的治理闭环。
当法国塞纳河畔的灵感,邂逅中国昌江水岸的千年窑火,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国际陶瓷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一家名为“瓷都礼物”的展位人气很旺。“没想到这么火爆!”景德镇设席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志超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第一次参展,他们邀请了国外设计师,用国际化审美演绎中国文化符号,并注册了“瓷都礼物”商标。他指着一件借鉴法国审美风格设计、名为“骏彩”的展品说,“以前是产品低价出海,现在是品牌创新出海,我想让大家看到景德镇瓷器不一样的可能”。
自信出海,瓷都品质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昔日,景德镇瓷器曾为中国出口创汇,今天,景德镇出海涌动着创新创造创意。
产品出海更出新。景德镇市辰天陶瓷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款头戴皇冠、表情傲娇的Molly陶瓷玩偶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景德镇陶瓷与全球知名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联名之作,它融合了非遗扒花工艺,粉白配色,还有一份瓷制“身份证”,全球限定发售价格14999元,受海外玩家热捧,目前已“升值”到12万元以上。
与景德镇牵手的不止泡泡玛特,知名动漫IP“凯蒂猫”(Hello Kitty)与辰天共同推出萌趣蓝粉茶壶套装等,备受年轻人喜爱。来自海外的IP与青花、玲珑、珐琅彩等传统陶瓷工艺融合,让国潮出海活力四射。该公司董事长高剑伟是一位“80后”,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14年,创业之初非常艰难,后来逐渐调整到生产定制瓷,通过科学倒排工期、工艺精益求精,赢得了客户信任。去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订单占比30%。
品牌出海更出众。出海会遭遇风浪,抱团是更好的选择。2023年以来,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在海外陆续落地,逐步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乃至“文化出海”的跃升,销售数据也一路攀升:2023年,销售额7000万元;2024年,销售额1.4亿元;今年前10月实现销售额1.82亿元。
“我们不是陶瓷产业的竞争者,而是整合者,为景德镇陶瓷企业搭建海外销售平台,破解海外消费者不了解景德镇陶瓷、怕买到假货的痛点,让他们欣赏来自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国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董事长余笑兵说,官方旗舰店集合各家符合“景德镇制”标准的商品,有上千个SKU(库存量单位),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擦亮了区域品牌。如今,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相继在迪拜、伊斯坦布尔开业,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推出新品,受到消费者欢迎。除了销售陶瓷,他们还积极与国外各大院校共同设立“陶瓷+茶文化推广体验中心”。
文化出海更出彩。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景德镇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向世界递上这张越擦越亮的金名片。
景德镇市文旅局局长盛璟晶说,近年来,景德镇“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密度在加大,我们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城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等合作,发起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国际瓷器研究联盟、国际陶瓷教育联盟,“丝路瓷行”走进欧亚多国,“唐英瓷坊”海外陶瓷文化体验中心落地中东、欧洲……文化出海更出彩。
文明使者,瓷都特质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文明维度的相通,成为各国务实合作的根基。近年来,景德镇不断扩大开放,建好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金秋十月,在“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上,中外嘉宾交流互鉴,共话发展。一个细节是,当不同的语言共同发出“景德镇”这个语音,“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的历史再次被激活。
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聚焦“文旅呈美”“开放促荣”“文明相传”等议题,分享创新实践,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元,艺术成为少数能够跨越隔阂、凝聚共识的通用语言。”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议会副议长努尔巴耶夫·尼亚兹别克说,景德镇是精通这种“语言”的城市,始终敞开文化交流之门,推动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尊重与友谊。
今年,景德镇陶瓷大学迎来了建校115周年。这所百年学府是全国唯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这里是陶瓷人才的摇篮,也是陶瓷产业创新的策源地,更是陶瓷文化交流的舞台。走进陶瓷大学,各种雕塑、展览让这里气质出众,科技创新、艺术创造在这里交融;走出陶瓷大学,很多学生在陶溪川等市集摆摊,以创意赢得市场。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已吸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留学生。在这里,来自世界艺术家的展览、实训、交流分享日新月异,一所大学与一座城互动共生。
该校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告诉记者:“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服务国家战略,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通过科艺结合、艺工商融合,新材料、新工艺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新的表现力!”2021年、2023年,景德镇陶瓷大学携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联合主办两年一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填补了我国陶瓷国际性品牌学术大展的空白。该校还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申报并获批2026年第52届国际陶艺大会主办权,致力在全球化语境中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
瓷,是世界交流的语言。采访中,记者发现,新瓷人担起新使命,以新形象展示中国风采。“海归”黄雅儒出生于制瓷世家,她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常给同学们讲述家乡的故事。回国后,她在做好家族企业景德镇北厂陶瓷有限公司管理的同时,组织了多项国际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她拜访各陶瓷企业和作坊,在自己的视频号上用英语介绍家乡,成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这位“90后”充满自信地说:“在景德镇,懂技艺的工匠很多,但对外讲好陶瓷故事的人不多。我要做那个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的人!”
小城不小!抓住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机遇,千年瓷都青春绽放,以瓷会友与世界对话,扩大开放,加速出海,为陶瓷文化加入新时代配方,让千年不息的窑火烧制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东方答案。
(经济日报调研组成员:王 晋 张 双 刘 兴 史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