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软实力” 长江文化发展指数勾勒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11-25 17:55 来源:新华指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量化“软实力” 长江文化发展指数勾勒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年11月25日 17:55   来源:新华指数   胡蓉

11月21日,新华指数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5》在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通过数字评价体系对长江流域37 个样本城市“精准画像”,将长江文化这一“软实力”转化为可衡量、可比较、可追踪的“硬指标”。报告显示,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一条以文化为内核、驱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正清晰地铺展开来。

“多点支撑、集群共进、模式多元”格局鲜明

报告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维度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指数结果显示,长江文化发展并非个别城市的“独角戏”,而是形成了“多点支撑、集群共进、模式多元”的鲜明格局。

重庆、上海、南京、武汉、杭州、苏州、成都7座城市构成“标杆型”城市方阵,总指数得分均在75分以上,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展现出全方位的引领力。紧随其后的长沙、无锡、宁波等15座“成长型”城市与岳阳、昆明、宜宾等15座“潜力型”城市,则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中坚与后备力量,展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

标杆型城市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已率先形成“人文反哺经济、经济激活文化”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一批城市凭特色突围,在专项维度实现“单点突破”,为流域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新范式。

以大型城市群为依托的文化协同网络已初步形成

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协同态势,形成以大型城市群为依托的文化协同网络。从空间分布看,长三角地区的集群优势尤为突出。在文化发展分维度,长三角城市集中处于领先梯队,其中江苏省表现尤为亮眼,反映出其在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已走在全流域前列。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制度化协同机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例如,上游的四川省与下游的上海市签署文旅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文物保护、文旅推广与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2024年,重庆与湖北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协力打造国内首个跨省市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南京在区域协同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其跨市跨区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机制建立与落实情况表现突出。该市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协同发展体系,与周边城市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联合策划跨区域文化主题线路。

特色路径绘就长江文化“百花齐放”全景

报告显示,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出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共同绘就了一幅“百花齐放”的长江文化全景图。

南京连续三年入选“标杆型城市”,在长江文化传承维度保持领先优势,特别是在文艺精品创作与数字再现领域成效显著。其“长江文化相关展览、教育活动开展次数”以及“长江文物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重庆在“保护”维度表现亮眼,系统梳理出28个文化主题和69个文化标识,并通过“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项目,让文物在数字世界“活”了起来。武汉则凭借其雄厚的智库资源,在“文化研究”和“交流传播”上持续发力,展现出建设“长江文化中心城市”的雄心。上海在“活化利用”和“协同发展”上标杆地位突出,其拥有的1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健全的跨区域协同机制,为超大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样本。

一批“成长型”与“潜力型”城市的单点突破同样亮眼。长沙在“保护成效”“价值彰显”等四个方面表现优异,展现出冲刺标杆型梯队的强大潜力;贵阳通过系统规划与科技赋能,实现了长江文化发展的长足进步;宜昌在“公共服务”维度大放异彩,其“宜昌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创新成为激活文化传承的共同选择

在全面推进长江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沿线城市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其中科技创新成为激活文化传承的共同选择。

南京通过“数字长江”五马渡元宇宙博物馆,让游客以VR的形式“飞越南京长江大桥”;“何以长江”VR展馆以1:1比例还原线下展览,打破了文化体验的时空界限。重庆的“三峡数字博物馆”项目系统推进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平台建设,已完成28万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工作。

在城市成长图鉴中,贵阳通过系统规划与科技赋能,实现了长江文化发展的蜕变跃升。该市通过“甲秀宝”小程序提供“一图游南明”智慧导览,运用AR、VR及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跨越。此外,宜昌探索的“全民公益”理念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融合路径,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宜昌特色”。

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长江文化的深度赋能。各大城市找准自身坐标,在互补与协同中,共同谱写长江文化繁荣与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华章。(胡蓉)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