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宁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超百亿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占比约40%,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大量固体废物堆存,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有关“推动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的建议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由生态环境部负责主办。
直击问题
固废处理现状亟待破局
固体废物处理,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行业实践进行调研,深入剖析当前固废处理痛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调研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生产生活废弃物规模扩大、来源复杂、利用难度增加。他指出,目前存在固体废弃物作坊式回收等“散、乱、污”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华峰华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华玉调研发现,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仍有堵点,政策机制存在短板,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采购与物资管理部主任张胜利调研发现,钢铁、化工等行业固废产生强度高、跨区域协同利用难、技术标准不统一,且多数企业面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政策激励有限、区域协同机制缺失等瓶颈问题不容忽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青拓镍业有限公司镍铁部电气副主任满有能调研发现,退役风电叶片回收行业缺乏多层次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与评价标准,产业链循环存在断点,回收模式、公共服务创新融合不足,各环节衔接不畅。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开心田园生态农场负责人孙春梅调研发现,国内年产生飞灰约1000万吨,95%采用螯合+填埋处理,但此种处理方式存在弊端,影响周边土地利用,固化物稳定性有年限,污染物或再次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发现,由于光伏组件与风机叶片循环利用技术不成熟,重点光伏企业未建配套回收体系,专业化企业少、商业模式不完善,长期堆存易占压土地、影响生态。
建言献策
多维发力破解治理难题
固废处理难题该如何破解?代表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供了多个实践路径,覆盖政策制定、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监管执法等全链条。
就如何完善政策体系,方华玉呼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政策体系,统筹部门间的政策衔接。张胜利建议将“无废集团”建设纳入“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对采用清洁生产、固废零填埋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绿色信贷支持。
多位代表还就设施与产业布局提出建议。满有能建议合理布局,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准入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的准入企业名录,避免行业发展乱象。方华玉建议推进废旧纺织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
如何实现技术创新攻关,也是代表建言的重点。张胜利建议加快固废资源化产品标准、工程规范的研究制定,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无废技术联盟”,推广“一企一策”解决方案。孙春梅呼吁加大飞灰资源化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先进资源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具备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飞灰处理技术路线。李湘平建议组建固废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针对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
此外,代表们认为,强化监管机制十分重要。许庆民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新能源领域退役设备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监管。方华玉提出将废旧锂电池纳入危废管理,确保其处置去向可控。满有能建议明确退役风电设备企业的回收处理责任,能源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严禁非法处置退役设备。
落地见效
部门实干筑牢治废屏障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在征求吸纳各有关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牵头制定了工作方案,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人,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办理,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工作,定期汇报总结工作进展情况。
在办理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开展多次座谈交流和现场调研,认真听取代表意见。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司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以下简称固体司)邀请孙春梅赴江苏南通调研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情况。6月26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张胜利就“无废集团”建设模式与经验案例进行沟通交流,研究探讨未来推广“无废集团”的路径。7月1日至2日,固体司邀请许庆民赴青海西宁、海南调研废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情况。
6月9日,生态环境部联合海关总署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该公告自8月1日起施行。这一新政策明确规定,符合标准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再被认定为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为解决大宗工业固废利用消纳难题,生态环境部指导辽宁、山东等地加快探索大宗工业固废回填新路径。9月5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辽宁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露天采坑回填修复环境管理规定(试行)》,推动一般工业固废用于矿山露天采坑的修复治理。8月2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推动大宗工业固废在露天开采地表挖掘区、地下开采塌陷区以及天然坑洼区等区域开展回填试点。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部门联合启动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截至10月底,全国共排查点位113738个,发现问题14037个,其中涉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废等问题分别为6601个、3773个、1551个、117个;已完成整改7433个,清理处置各类固体废物2058.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