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绸西固”织就茧丝绸产业新局

2025-11-24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东绸西固”织就茧丝绸产业新局

2025年11月24日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工人在贵州省安龙县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产业园一家桑蚕丝加工车间进行抽丝作业。刘朝富摄(中经视觉)

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是推动茧丝绸产业向新向高延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统筹东中西部茧丝绸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应茧丝绸产业梯次转移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茧丝绸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形成茧丝绸产业“东部创新引领、中西部产能支撑、东中西部协同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8年,突破智能缫丝、机器选茧、绿色印染等10项关键技术,全国茧丝绸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加快落实“东绸西固”各项举措,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茧丝绸产业布局,构建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了解,自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广西、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种桑养蚕规模不断扩大,占比已超过70%。同时,东部地区织绸、印染、服装加工等后道环节用工、用地成本上升,产业转移需求动力增强。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茧丝绸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整体产业链提质升级,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在深入地方和企业调研、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基础上,研究制定《通知》。

《通知》提出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接续推动茧丝绸产业织绸、印染等深加工环节向中西部梯次转移,促进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创意设计等优化升级,形成东中西部互补互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茧丝保障能力,优化蚕桑区域布局,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绸缎加工能力,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现有坯绸生产线,推动传统织绸企业优化效能;完善印染配套能力,承接东部地区印染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补齐丝绸印染关键技术短板。

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强化科技引领,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推动高端丝绸面料、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丝绸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相关衍生和联名产品;打造品牌竞争力,加快融入全球纺织高端价值链,打造中国消费名品。

此外,以东促西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信息平台,建立转移项目和承接地区信息库,持续完善数据库内容;开展项目对接,举办招商推介、项目洽谈等活动,精准对接产业转移需求;加强跟踪服务,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通知》提出,到2028年,东部地区打造10家左右营收超10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2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端丝绸产品出口在本区域占比超过50%;中西部地区建成一批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培育10家以上营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优质茧、丝、绸产量在本区域占比达到75%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