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共同主办的2025水产品大会,在山东威海举行。大会以“研判市场变化 洞察发展趋势”为主题,聚焦水产行业的宏观经济生态构建、绿色转型发展、国际贸易挑战、产销模式创新、品牌战略升级、产业链责任实践等核心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在“形势洞察与产业前瞻”主报告环节,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分析了国内外水产品市场变化对产销格局的影响。他表示,过去30年,中国水产企业在多重利好条件下,发展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成长最快、品类最全、活跃度最高的经营主体。当前面临阶段性转型升级困难,但仍具备完整产业链、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202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总量再创新高,内销重要性凸显,产业需要做出调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认为,大食物观背景下,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水产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食用蛋白来源,更是居民平衡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功能性食品研发加工,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由量的增加,向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品质可控、生态环境友好的质的提升转变。
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威海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未来三年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与技术转化、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等六大领域深化合作,为区域渔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会举办了多场平行会议与专题研讨,议题覆盖进口水产品主推品类发布、水产品供应链与出海渠道建设、设施渔业推动海淡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水产行业核心领域与前沿方向。与会代表围绕鱼胶、牡蛎、罗非鱼、帝王蟹、长江刀鲚、海马等产业发展,以及大宗水产品贸易、品牌赋能、水产品消费与市场、预制菜等热点方向开展专题研讨,全面勾勒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