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之畔,警灯与鸥影相映成趣;洱海之滨,巡逻身影伴风而行;雨林深处,多语种服务架起沟通桥梁;古镇街巷,智慧警务守护夜间繁华。近年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享誉全国。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云南省公安厅了解到,在这幅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中,云南公安机关主动担当、创新作为,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文旅发展大局,以平安筑基、服务赋能、融合提质等多维发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屏障,让每一位游客在领略云岭风光的同时,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与温暖。
平安筑基
“晚上10点多在官渡古镇逛街,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警务亭和巡逻民警,带着老人孩子游玩特别安心。”来自四川的游客张女士对昆明夜间的安全环境赞不绝口。
据了解,云南公安始终把维护旅游安全作为首要职责,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程守护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全省公安机关通过整合警力资源,创新防控模式,实现旅游安全防线向全域延伸。
在昆明,针对教场路蓝花楹、海晏村日落等网红打卡地和景区,公安机关创新“车巡织网、步巡驻点、值守固防”立体巡防格局,依托全域客流大数据开展30余次每日警力动态调度,精准处置拥堵点和隐患点。进入11月,昆明警方启动“警景相随—平安冬鸥”专项警务,在滇池周边设置24小时值守治安警务亭,配备瞭望台、全地形车等装备,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巡防体系,联动护渔员、“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守护观鸥季安全有序。
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机关深化“点上守、线上巡、面上控”巡逻防控网,春节期间从州、县两级机关抽调800余名警力下沉基层一线,日均投入3000余名警力强化社会面见警率,让游客随时随地能看到警徽、找到民警。针对涉旅纠纷特点,大理公安打造“阿鹏调解室”样板工程,联合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实现“纠纷快调快处、事故快勘快赔”。
西双版纳公安则创新“热带雨林”特色旅游警务,构建“机关下沉+警种联动+全域覆盖”防控体系,实施“远端控流+近端疏导”交通策略,让游客在雨林秘境中安心畅游。
“严打涉旅违法犯罪,是守护旅游市场秩序的关键。”云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徐安林说,全省公安机关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聚焦欺客宰客、强买强卖、非法营运、黑车黑导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检查景区景点209个(次),旅游场所457家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32处,办理非法捕捞等涉旅刑事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人,以“零容忍”态度筑牢旅游市场安全屏障。
“只有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才能让游客放心消费、让经营者安心经营。”云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政委徐琪勇表示,通过常态化整治与专项打击相结合,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服务赋能
“没想到在景区警务站就能补办身份证,还不耽误行程,云南公安的服务太贴心了。”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在楚雄禄丰恐龙谷景区丢失身份证后,仅用半小时就完成异地证件办理,踏上后续旅程。
“我们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执法与温情相融,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游客需求的每一个角落,用一件件暖心实事提升文旅体验的‘幸福指数’。”徐琪勇介绍说,针对游客出行高频需求,全省公安机关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西双版纳公安针对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研发“免签旅游团申报系统”,组建59名多语种民警专班,在21个旅游投诉中心提供多语种服务,春节期间帮助服务群众4100人次,旅游纠纷化解率达95%。丽江市公安局打造“五心警务”品牌,开发“丽警在线”小程序,为游客提供择宿选居、便民挪车、一键报警等“零时差”云服务,推行外地车辆“首违不罚”柔性执法,让“指尖上的110”惠及每一位游客。
此外,在景区服务阵地建设上,云南公安坚持“游客到哪里,警务服务就到哪里”。昆明公安在晋宁小渔村等热门景点增设流动警务工作站,配备饮用水、急救药品及充电设备,实现游客求助“秒级响应”。罗平县公安局开发“智慧旅游警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平安直播”,实时发布景区人流、路况提示等信息,在金鸡峰丛等景点部署骑警,化身“移动警务”疏导车流,遇游客车辆误入泥泞小路便秒变“推车侠”,用科技赋能与人工服务的结合,让游客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
融合提质
“晚上在翠湖片区游玩,既能感受老昆明的烟火气,又能看到巡逻民警的身影,这种安全感让夜间游玩更尽兴。”夜间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公安警务的有力护航。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公安机关主动融入全省文旅发展战略,深化“警旅融合”机制创新,推动警务工作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7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公安厅等八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建设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十个以上全国知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省公安机关以此为契机,优化夜间警务部署,创新夜间防控模式,为夜间文旅经济保驾护航。
“我们通过警旅共治机制的不断完善,推动形成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肖峰告诉记者,全省公安机关聚焦便民利企、风险防控、科技赋能、安全托底等重点,在实践中探索创造一系列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通过锚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打造,以“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为核心使命,创新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旅游警务模式,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文旅发展大局,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起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为推动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11月6日,云南省公安厅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协同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具象化,全力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