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18日,浙江嘉兴市平湖市“吨半粮”示范田测产结果出炉,实测攻关田麦稻两季实割亩产达到1655.06公斤,刷新浙江省保持了14年的历史纪录。“吨半粮”是指麦稻轮作的耕作制度下,同一区域内小麦和水稻一个周期的亩产总量达到1500公斤,即1吨半以上,是粮食高产、超高产的重要标志。


在位于嘉兴平湖市钟埭街道的麦稻轮作示范田里,100多亩连片水稻长势均匀、穗粒饱满。日前,测产小组随机选定3个一亩见方的田块,收割后进行实收测产。

随后,收获的水稻样品由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带回实验室,进行水分测定、去杂等测验,校正数据后获得最终结果。


经科学测算,实测攻关田麦稻两季实割亩产达到1655.06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1582.66公斤,双双突破“吨半粮”标准。其中,攻关田产量比原纪录高出235.56公斤,增产16.6%;百亩方产量比原纪录高出163.16公斤,增产11.5%,创造了浙江省麦稻轮作总产量的新高峰。
绿色增产有妙招 “植物益生菌”显身手
在平浙江湖“吨半粮”破纪录的背后,一项名为“植物内生真菌菌剂”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如同为农作物请了一位“健康管家”,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记者在示范田里看到,两边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虽然相同,长势却大不一样,因为其中一边用了“植物内生真菌”。


什么是“内生真菌”?科研人员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它就像植物的“体内益生菌”,从根部进入植物体内,伴随作物整个生长周期,能帮助它们提升养分吸收效率,强身健体、抵御病害。



“植物内生真菌”是如何研发成功的?早在2001年,浙江省农科院林福呈教授团队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工作,从各类植物中分离鉴定出了超过12000株菌株。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筛选出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的“菌剂”。



如今,这项技术在全国多地“大显身手”。河南的玉米,黑龙江的水稻、大豆,新疆的番茄、小麦等作物都用上了这套“绿色增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