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科技日报武汉11月19日电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王潇潇)日前,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其中包括首批用于月面建造研究的“月壤砖”样品。记者19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月壤砖”在经过空间辐射、大温差等极端环境的考验后,该校研究团队正对其开展分析研究工作,经确认这批样品状态良好。
此次返回的编号R5样品单元的34块小砖,总重约1000克,每块仅10余克。该实验属于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的空间服役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主持,整个周期为3年,按计划每年取样返回一批,本次为首个返回批次。丁烈云表示,未来月球科考站建设的关键在于“就地取材”,可以利用月面太阳能烧结月壤,制成不同规格的“月壤砖”,再通过机器人像“搭积木”一样实现原位建造,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基于这一思路,项目团队根据真实月壤成分配制模拟材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成“月壤砖”。该样品密度与普通砖相当,抗压强度却是普通砖的3倍以上,具备在月球极端环境下稳定服役的潜力。据悉,研究人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壤砖”样品,开展天地对比研究,系统揭示烧结“月壤砖”在空间环境中服役后的宏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