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期货和期权分别于2024年11月18日和19日在大商所上市。如今上市满一年,原木期货和期权市场运行如何?发挥了哪些功能作用?为产业链带来了哪些变化?
——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作为重要的林业资源之一,原木在相关产业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现货产业的风险管理和定价需求也为原木期货和期权的稳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原木期货和期权成交持仓规模稳步增长,其中原木期货累计挂牌8个合约、原木期权累计挂牌164个合约,二者合计成交约787万手,成交金额约4640亿元,日均成交约3.24万手,日均持仓约5.34万手。
从价格走势来看,原木期货与现货均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期现价格联动性逐渐增强,原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日益显现。
“原木期货价格较好地反映了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变化。”对于原木期货上市首年的运行情况,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陈家谊表示,今年以来,期货价格对宏观预期、进口到港量、港口库存变化及季节性因素均能做出较为灵敏的反应。
原木期货和期权上市以来,大商所聚焦产业所需,开展了一系列品种维护和市场培育工作。为更好满足产业交割需求,大商所适时增设交割库,形成了遍布6个省区市的19家期货交割库的网络化布局。同时,持续开展各类产业培育活动,目前已有400余家产业企业参与原木期货和期权交易。

大商所官网截图
——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利器。
采销周期中的价格波动风险是原木产业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贸易和加工企业开始利用原木期货和期权来应对市场波动、稳定成本利润。
浙江物产森华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木材贸易的企业,因为规模巨大,最近几年又恰逢较多单边下跌行情,一直苦于缺乏对冲工具。
物产森华副总经理章蕊群介绍,公司在原木期货上市后,通过卖出套保进行风险管控。“正是通过典型的套保操作,今年上半年物产森华在期货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大大弥补了现货端的亏损。”章蕊群说。
原木加工企业日照市冠通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告诉记者,通过在原木期货盘面买入套保和交割,企业不仅对冲了成本上涨风险,还拓宽了采购渠道。在陈强看来,买入套保与交割接货相结合,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前完成原料采购,并降低未来订单成本,为传统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原木期权的使用也在行业内逐渐铺开。自原木期权上市以来,江苏耀华物流有限公司尝试多种期权策略及组合,近期已经可以根据自身库存情况和对行情的研判,灵活设计需要的期权策略。
今年,江苏耀华还适时通过卖出期权赚取权利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货贸易的亏损。“原木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组合和策略,为传统贸易企业控制风险敞口、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助力。”江苏耀华副总经理王刚说。
——促进现货贸易标准化规范化。
长期以来,原木现货贸易环节中价格和质量标准模糊等问题一直存在,但这一情况随着原木期货的上市运行,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此前,原木现货市场中的价格、库存、在途货物等信息的披露渠道较为分散,信息本身也较为笼统。”章蕊群说,原木期货上市后,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汇集全市场信息的价格参考,还促进了更多专业研究机构对市场信息进行精准、全面、及时的跟踪和披露,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
在验货标准方面,江苏苏豪中锦鸿协公司总经理张若凡介绍,得益于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清晰、客观、可量化、可检验的特点,在这一年中能明显感受到标品货物具备更高的流动性,使得不少贸易商将自己的货物向期货标准靠拢,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提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水平。
原木期货还为我国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原木期货上市以来,西南地区部分国储林建设企业以及林农已经开始尝试参考交割标准进行口径、材长上的分级和报价。”陈家谊说,有资讯机构也开始搭建国产材数据库,逐渐覆盖西南地区国产原木的库存、出货量、运费等数据,有效推进国产原木市场的规范化、透明化进程。
围绕提升原木期货和期权品种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水平、更好服务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大商所将持续关注现货市场变化情况,视情况合理优化交割质量标准、升贴水设置及交割库布局。同时,持续推进期货标准在国际木材贸易中的输出和使用,并根据品种运行情况,适时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原木期货品种的国际价格影响力。(记者刘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