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农村改厕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改善乡村环境的“暖心工程”和“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各地区多措并举,努力补齐这块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模式的选择是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技术模式选择需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国家标准《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明确了三格式、双坑交替式等6种改厕技术模式,经过近年来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改厕技术模式主要有4种。
一是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技术模式。这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水冲式厕所模式。该技术模式由水冲式厕所及三个相互串联的池体组成,粪污经过密闭环境下沉降、厌氧消化等过程,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实现粪污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后的粪污可就地就近施用于小菜园、小果园等,或统一收集后就地利用;在没有用肥需求的地方,三格化粪池粪污可接入小型土地渗滤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这种技术模式建设成本适中,运行维护简便,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适合经济水平中等、有粪肥消纳利用条件的村庄。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寒冷地区要做好厕所系统保温防冻措施,南方地区要做好化粪池防渗防浮措施。
二是集中下水道收集厕所技术模式。这种模式在城市近郊区或有污水管网覆盖的农村地区应用较多。该类型厕所一般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将农户厕所黑水与其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接入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城镇污水处理厂,经生物、化学、生态处理等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实现“厕污共治”。这种技术模式使用舒适度较高,厕屋环境卫生好,但管网建设费用及污水处理运维费用较高,适用于城乡结合部或人口密集、有一定经济基础且管护运维有保障的农村地区。
三是单户或联户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这是针对农村地区分散居住农户的“厕污共治”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以单个农户或相邻几户作为一个处理单元,共用一套一体化处理设备,将农户产生的厕所粪污及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后,就近回用灌溉菜地或绿地;也可采用分散处理加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将分散处理后的尾水,通过村内沟渠输送至氧化塘或人工湿地进行再处理,最终形成多功能景观生态水体。该技术模式无需配套集中管网、占地小、建设成本较低、运维简便,适用于人口较少、对环境要求较高、不具备建设集中处理设施条件的村庄,尤其适用于南方温暖地区。
四是双坑交替式卫生旱厕技术模式。这种模式在东北、西北寒冷干旱地区应用较多,通常由两个独立的贮粪池和便器组成并交替使用,一池使用期间,另一池密闭发酵,实现无害化。该模式建设运行成本低,无需水冲,粪便经堆沤后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实现资源化利用,且不改变居民传统旱厕使用习惯,特别适用于高寒、干旱缺水以及暂时不具备水冲厕所条件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要防止雨水倒灌进入贮粪池,还需要农户在如厕后用草木灰、黄土等材料及时覆盖,做好通风排气,防止粪便暴露和散发臭味。
技术模式选择是农村改厕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当前寒旱区农村室外改厕应慎用水冲式厕所,必须结合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习惯等,选择适配发展阶段的技术模式。我国农村改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推广一批低成本、易维护、卫生环保的改厕及“厕污共治”技术,推动农村厕所向便捷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