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厕所革命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础工程”

2025-11-19 08:36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让厕所革命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础工程”

2025年11月19日 08:36   来源:农民日报   张振宇

  厕所之变,折射文明之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数据清晰表明,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全民健康的跃升。

  从健康账本看,农村厕所革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我们团队研究发现,2018年至2024年,全国四类主要粪口传播疾病病例从11.82万例降至5.39万例,降幅超过一半,通过测算其中约16.8%的降幅可直接归因于卫生厕所普及率的提升;同期,全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在不少省份已超过八成。研究显示,普及率越高的地区,相关疾病发病风险越低。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农村儿童腹泻率的下降、孕产妇感染风险的降低,是千千万万家庭日常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

  从经济账本看,农村厕所革命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据测算,2018年至2024年间,全国粪口疾病减少使相应的医疗费用平均每年降低493万元,累计节约超过2亿元。这意味着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基层医疗系统和财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健康改善还带来了教育、劳动力和社会参与的间接红利。

  从社会账本看,农村厕所革命让乡村更宜居,也让治理更有序。卫生厕所的普及改变了村庄的卫生环境,带动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关联工程,形成了“厕所改一处、环境美一片”的联动效应。如今,清洁、整齐、无臭的公共空间成为农村新风貌的标志,“要我改”正在变成“我要改”。

  回望10年成就,成在重视,也成在坚持。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把改善卫生条件与保障人民健康紧密相连。“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稳定安排约70亿元专项资金,并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把“建得成、用得好、管得住”作为硬标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质增效。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动员群众共建共享,实现了政策引导与群众意愿的同频共振。

  放眼世界,卫生设施的改善被联合国列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卫生厕所的普及能将腹泻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中国经验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系统思维推进卫生、环境、健康一体化,把农村厕所革命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不仅是一套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启示——把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做实、做久、做细。

  展望未来,农村厕所革命仍需久久为功。要从“建得多”走向“管得好”,确保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常态化预算;要加强运维体系建设,引入社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要深入推进健康教育,让农村群众真正认识到卫生与健康、生态的关系;要强化“厕所+污水”“厕所+能源”的综合利用,推动资源化、生态化转型。

  厕所虽小,却关乎民心与健康,它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也映照着国家的治理能力。让厕所革命成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持续行动,成为促进公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改善卫生条件就是改善健康、改善民生。未来,我们要把这场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并以开放姿态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