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过热的马拉松降降温

2025-11-19 06:1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给过热的马拉松降降温

2025年11月19日 06:17   来源:经济日报   郑 彬

  近年来,全国马拉松赛事日趋火热。中国田协不久前公布的2025年11月、12月马拉松赛事目录显示,这两个月全国将举办116场马拉松赛事,涉及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18个省区市。然而,“县城马拉松”越办越多,当前赛事参与冷热不均状况愈加明显。让市场归于理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很有必要。

  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本质上是群众健身需求与城市发展需求的良性互动。作为兼具体育属性与经济价值的活动,优质马拉松赛事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参与度广、综合影响力大,能有效拉动消费、展示城市形象。但需警惕个别城市脱离自身承载能力盲目跟风,财政紧张的小城挪用文体经费办赛,陷入“办赛即亏损”的困境,既挤占民生保障资源,又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方面,赛事扎堆与资源错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单日数十场赛事同步开跑,导致专业裁判、医疗人员等核心资源严重分散,部分中小型赛事出现补给不足、医疗缺位等问题,甚至发生因保障不力引发的熔断事件。

  另一方面,马拉松对参赛门槛和保障能力有严格要求,但部分赛事准入把关不严,一些跑者缺乏系统训练便盲目挑战全马,导致运动损伤就诊量激增。少数跑者将赛事当作“打卡秀场”,违规着装、替跑蹭跑等行为,不仅扰乱赛事秩序,更放大了安全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马拉松运动倡导的健康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既要保持全民健身的热度,更要坚守专业规范的底线。许多马拉松赛事的成功实践证明,马拉松的魅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专业与温度的平衡。给过热的赛事降降温,不是冷却热情,而是冷却浮躁。让城市不盲目跟风,跑者不冲动参赛,马拉松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彰显城市魅力的优质载体,才能跑稳、跑远、跑出高质量。

  中国田协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马拉松赛事相关工作的通知》,为行业划定了“红线”与“底线”。新规建立“组委会主任负责制”,将安全责任上升至政府层面,要求结合城市承载能力规划赛事规模,严厉打击名额倒卖,加大大众名额供给,既保品质又扩参与。这一政策正是引导行业回归理性,推动运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有力举措。

  地方政府应摒弃“唯数量论”政绩观,借鉴无锡“财政零投入”模式,让专业机构主导运营。赛事方需细化赛前体检、赛中医疗、赛后复盘等环节,建立科学熔断机制。跑者应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摒弃盲目跟风,根据自身水平选择赛事。监管部门需强化“严进严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倒逼品质提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郑 彬)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