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该《指引》与一些公司股票市场波动的关联解读,受到社会关注。
监管部门明确表态,《指引》根本目的在于“支持和引导平台经营者有效防范反垄断合规风险”“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换句话说,这是一份帮助企业“避雷”的合规指南,有助于平台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明确规则、稳定预期,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政策红利。海内外监管实践表明,规则模糊不清、三天两头说变就变,这种不确定性才是企业经营的风险点。《指引》将执法经验转化为清晰的合规标准,列举了八类典型风险场景,如平台低于成本销售、“二选一”及“全网最低价”等,让企业在开展业务时有章可循。当平台清楚地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反而能够放下包袱,敢于在合规的框架内大胆投入和创新。
更重要的是,《指引》推动平台竞争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创新。回顾平台经济发展历程,早期的流量争夺、价格战、排他性协议等竞争手段,虽然能快速占领市场,却也导致内耗加剧、创新乏力。如今通过建立全流程合规体系,企业可以将资源从无序竞争中释放出来,转向技术、服务和模式的真正创新。这正是把“流量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后,平台能释放的创新红利。
此外,合规本身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力。当下,消费者、合作伙伴与投资者都愈加青睐治理完善、负责任的“良心企业”。良好的合规记录,能直接转化为宝贵的市场信誉和资本认可。尤其随着我国平台企业扬帆出海,符合国际通行的反垄断标准,将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企业的。那么这份文件和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关系?
你有没有遇到过在同一家平台购物,老用户反而比新用户价格高的情况?点外卖时,发现常点的那家店突然从搜索结果前列消失了?或者想在某平台分享一个链接,却只有一堆乱码……《指引》正是要治理这些我们日常吐槽的套路和乱象。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更公平的价格、更开放的网络环境。
股价的短期波动有很多原因,有的源于对政策意图的误读与情绪的放大,有的是市场在信息不对称下的本能反应,还有的是企业经营状况有重大调整。但若因此误读了政策的初衷,则可能错失其长期价值。这份《指引》的出台,看似是给平台戴上了“紧箍咒”,实则是为其铺设了通往未来的“快车道”。它不是收紧缰绳,而是铺平赛道;也不是限制奔跑,而是照亮前路。一个规则清晰、公平竞争的环境,正是国家对创新者最坚定的支持,也是对消费者最有力的守护。(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