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GRAS)。中国内地高校持续进步,在21个学科拔得头筹,上榜总次数3747次,位列全球第二,上榜高校数量达到359所。中国内地高校在各学科排名中的上榜总次数和上榜高校数量近10年来实现稳步提升。
据悉,今年排名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排名学科数达到57个,覆盖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GRAS排名对象包括全球3000多所大学,最终发布的榜单展示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所高校的近2万个学科点。其中,中国内地高校在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首度问鼎世界第一,使得中国内地高校的全球冠军学科增加到21个。
这21个学科分别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扬州大学(兽医学)。其中,扬州大学首次拥有全球冠军学科。
在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京高校表现出色,32所高校的420个学科榜上有名。从上榜学科总数来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校最璀璨的“双子星”继续领航国内高校学科实力建设,各有52个和51个学科上榜。
从学科的具体排名来看,北京高校共揽获10个全球冠军学科,其中清华大学独揽7个。这10个冠军学科分别是:清华大学的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
在本次排名中,北京共有26个学科进入全球Top5,数量位列全国第一。除了10个冠军学科之外,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水资源工程、人工智能,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仪器科学,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药学均位列全球第二名。清华大学的化学、通信工程,北京科技大学的矿业工程也进入全球前三名行列。(经济日报记者 顾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