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采风团走进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开展“深探全运”电力探馆活动,探寻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的电力护航创新“密码”。据悉,南方电网通过采购7万张绿证,为十五运会深圳赛区赞助绿电使用量7000万千瓦时,这意味着赛事期间深圳赛区所有比赛场馆将实现100%使用绿电,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相当于植树270万棵。
从志愿服务车到赛事场馆、从清洁能源工程到零碳变电站,深圳供电局以绿电为纽带,为重大赛事、城市能源低碳转型加油助力。
毗邻深圳湾体育中心的110千伏春晖变电站建有约1705平方米的全国首座零碳智慧科普基地——深圳电力文化科普基地,在这里,从阳光生态舱、多媒体互动展墙、透明观察窗等可以看到风光储一体系统、植物油变压器等,了解绿电从诞生到使用的全过程。该站还使用全站钢结构、光导纤维照明等多种节能降碳技术和措施,达到变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二氧化碳零排放,为“零碳”十五运会提供实体支撑。
“绿证是国家能源局核发的绿电‘电子身份证’,可再生能源每1000度电量对应1张绿证,它准确记载了绿电生产时间、生产位置、生产技术类型等信息,能够对绿电进行精准溯源。”据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开发及综合管理专责刘迪介绍,本次赛事期间,深圳场馆的绿电主要是来自云南、广西等地的太阳能。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用户绿证交易折合电量14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1%,用户总数同比增长8.5倍,助力深圳“全绿办赛”。南方电网将在十五运会闭幕式期间创新采用“本地绿电供应+外购绿证+光储接入”的方式,多模式、多渠道以100%绿电助闭幕式精彩绽放。
当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超大城市数字电网遇到史上最大规模的全运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深圳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可以找到答案。该中心大屏上展示的国内首套“全电鸿+量子通信”智慧保电系统,运用电鸿、数字孪生、量子加密等一系列“黑科技”,将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等场馆所有供电情况浓缩在一张数字“保电图”里。
“我们用‘黑科技’筑牢安全防线。我们在各级保电设备和场所的2000个监测终端安装了电鸿系统,使得不同型号、批次的设备能够跟保电系统‘说上同一种语言’,从而打通‘交流障碍’获取有效数据,这是电鸿在国内大型活动电力保障中首次大规模实战部署。”据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保电系统建设组成员李清介绍,加上系统与巡检无人机、机器狗的协同运作,高空电线、地下电缆也被系统紧紧“盯”着。这样一来,供电设施数据实现实时上送、现场视频画面实现滚动播放。
“深圳赛区的120个保电场所,涉及深圳电网三分之一的变电站、约490回输配电线路,从220伏插座到500千伏高压设备,一有异常就能被捕捉并预警,从智慧系统直达一线人员。”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说。
保电关键数据则由量子加密“保护盾”筑牢防线,这是深圳供电局搭建的全球电力行业首张“通量一体”量子加密专网,其将通信信号和量子密钥集成一体,无需新购设备、不占用额外光纤资源,实现十五运会电力指挥中枢到前线保电指挥部全链路、端到端的通信安全能力跨越式提升。
“黑客要窃取数据,必须先破解量子密钥。基于量子‘观测即塌缩’和‘不可克隆’两个属性,一旦尝试攻击,就会触发量子密钥塌缩失效,黑客既无法复制完整密钥,也得不到有效信息。”据深圳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通信部副主管丘国良介绍,这相当于为指挥中心与赛事场馆之间传输的电力数据上了一把本质安全的“防护锁”。(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