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看,今天不仅有咱们古水坪村的高山冷水米,其他村的葛根片、黄花菜干、腊肉也上架啦,都是山里土货。”晚上7点,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党总支书记皮远成准时出现在抖音直播间。他一边熟练地展示产品,一边与观众互动,游刃有余。直播两小时,就卖出了60多单山货。
这份轻快,来得不容易。近年来,物产丰富的王家畈镇抓住直播销售农产品的机遇,培育出多个带货能力强、人气高的村级账号。
高人气带来新挑战。各村“单打独斗”,直播间里的货品跳不出本村“一亩三分地”。产品季节性断档、规模小、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成了制约村播发展的瓶颈。
针对发展中的痛点,今年4月,王家畈镇组建专班,走村入户、深入摸底,多次研究论证后,最终找准症结。“必须打造一个平台,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发展,当好村播的‘后勤管家’。”该镇党委书记阳发林说。
思路明确,说干就干。镇里全额出资,成立以国有公司为核心的专业运营平台。不久,“乡村云集市”平台同步上线,全镇特色农产品销售形成“一张网”。
高效的收发货体系是“乡村云集市”的重要保障。收货团队每天会在微信交流群中提前发布山货需求信息,各村响应后,团队便与村干部约定时间,统一前往村委会集中收购。
“我们主打助农,利润保证平台基本运转即可。所以各类产品的收购价基本比市价高10%左右,大伙都乐意卖给我们。”平台负责人李阳说。
收购完成后,平台向村委会开出收购单,一月一结账,再由村委会向村民分别发放货款。“以前这些山货就是自己吃,现在不出村就能卖到全国。村里按时打钱,心里踏实得很。”该镇毛湖淌村村民潘海艳高兴地说。
“乡村云集市”不仅整合了全镇农产品,更推动村级直播规范化运营。镇里统一开设抖音号“云上王畈山货甄选店”。各村直播间共享全镇30多种农产品货源,售后也更便捷;同步出台覆盖全流程的“乡村云集市”直播带货操作规范。还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锻炼,持续培养本土直播人才。
试运行以来,“乡村云集市”成效显著。其间,该镇农产品直播销售额近15万元,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4000多公斤,物流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万元。阳发林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完善农产品收储、物流网络和直达农户的“一站式”结算机制,扩大“云上王畈”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山货顺畅出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