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一餐”、最动人的一刻、悬浮睡觉的实验小鼠……关于神二十乘组 你关心的答案都在这

2025-11-15 07:17 来源:央视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地球“第一餐”、最动人的一刻、悬浮睡觉的实验小鼠……关于神二十乘组 你关心的答案都在这

2025年11月15日 07:17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员11月14日顺利返回地球,正式结束太空之旅。此刻,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正在从甘肃酒泉飞往北京的飞机上。11月14日17时21分,三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乘组一心 天地一体 圆满完成任务

航天员 陈冬: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回家,很踏实。人类探索太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中国航天经受住了考验,工程全线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感谢伟大祖国,感谢所有为我们安全返回保驾护航的人们,我们回来了!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各项任务完成顺利。

航天员 陈中瑞:在我们乘组一心,天地一体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项目,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我感到特别开心,特别幸福。

航天员 王杰: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这份伟大的事业,为探索太空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监医保团队助力航天员适应地球生活

返回地球后,最重要的就是检查航天员的身体状况,从返回舱到医监医保载体,医护人员三次确认他们的健康情况。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吴斌:我们要进舱对航天员进行身体简单的一个检查和健康状态判断。然后的话,就到这个医监医保车内,我们就有一些体检的设备,比如说可以做心电图、量血压,通过这些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全面来判断航天员的身体状态。

确认身体状况后,医护人员帮助航天员脱下舱内压力服,换上舒适的衣服,并进行穴位按摩,让他们逐渐适应地球重力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地球第一餐 兼顾营养均衡与个人喜好

航天员在车上吃上了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

总台央视记者 王刚:出征的饺子,返回的面。三名航天员点了一份红烧牛肉拉面加一个煎蛋,还有羊肉汤。应该说,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吃到的第一顿饭:营养均衡,也兼顾个人的喜好,既吃到家乡的味道,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盛情欢迎。

接下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回家之路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员的回家之路。

最牵动人心的一刻:16时40分着陆

14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开始踏上回家路,返回地球。

神舟二十一号先后在19米、200米停泊点停泊,并完成180度的掉头。以每圈约90分钟的时间绕飞地球三圈后,进入冲刺阶段,这也是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船最快的一次返回。

14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冲进大气层。由于和大气发生剧烈摩擦,返回舱如同一个火球在天际划过,在大约80至40公里高度,返回舱外面会形成一个等离子壳,导致地面与返回舱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个阶段也被称为“黑障区”。 

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打开降落伞。1200平方米的主伞打开后,返回舱下降速度降低到每秒7至8米。

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星空是心中所向,祖国是朝思暮想。”今年4月25日,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入驻中国空间站。204天的太空出差,创下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驻留的新纪录。他们都完成了哪些任务,积累了哪些科研成果?一起来看。

太空出差204天 神二十乘组完成多项任务

在轨期间,神舟二十号乘组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态结构等。 

空间站里,斑马鱼和太空菜园也在三名航天员的照料下生机勃勃,为科研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

今年7月,神舟二十号迎来了天舟九号“快递小哥”的到来,6.5吨的货包里不但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装置等物资,还带来了两件崭新的舱外航天服。

任务期间,乘组还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辅助装置安装、舱外设施设备巡检等任务。

多种科研载荷随神二十乘组返回 

14日,有许多实验样品也随神舟二十号乘组一同返回了,包括实验小鼠、斑马鱼和金鱼藻、巨噬细胞、肝细胞等9种生命实验样品;钨铪合金、软磁材料、水合盐相变和模拟月壤、抗辐照光纤、新型热控涂层、空间薄膜太阳电池防护等多种材料样品,以及燃烧器、碳烟采集板及采集盖3种燃烧实验样品。

空间站生活近两周 实验小鼠悬浮睡觉

其中,实验小鼠在中国空间站已经生活近两周,比原计划延长了约一倍时间。这次下行着陆后,科研人员将对小鼠开展现场处置,包括将对小鼠的行为、生理生化关键指标开展研究,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蒋越:我们通过观测发现小鼠实际上是很聪明的动物,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空间站微重力环境,偶尔我们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在轨相机捕捉到小鼠悬浮在空中睡觉这样的可爱的画面。相信通过本次任务我们也验证了小鼠在轨饲养核心关键技术,建立起了空间哺乳动物天际一体化全流程研究实验体系,为我国后续开展大规模空间哺乳动物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航天“硬核底色”:有备方能无患

之前因为空间碎片的突发状况,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归期推迟了9天。但正是这段等待,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中国航天最硬核的底色:有备,方能无患。

让神二十乘组搭神二十一飞船返回 是出于什么考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在拍照判读、设计复核、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最大可能是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不满足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的方案,主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周亚强:我们载人航天工程通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始终把航天员的安全摆在第一位,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和神舟二十号飞船的状态是一致的,神舟二十号乘组针对前期的神舟二十号飞船开展过训练,比较熟悉,但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仪表做了优化改进。

6人同时在轨时间延长 空间站住得下吗?

因为任务延期,神舟二十号乘组和前来轮换的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实现了6人同时在轨14天。而中国空间站,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种短期“满员”运行的状态。水和氧气的再生系统,能极大地减少对地面补给的依赖。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各有三个卧室可以灵活安排,保证每人都有独立的休息空间。物资储备方面,在“天舟”提前“囤货”的基础上,6个人短期的消耗也在计划之内。6人同驻,本身就是对中国空间站整体支持能力的验证。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预计何时发射?

据介绍,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发射任务目前已经启动,将在无人状态下择机发射,继续守护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超过4800条的故障预案,就是为了应对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风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周亚强:各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包括船舰产品的测试、上行物资的准备等等。这次主要是上行航天员的一些食品,还有空间站的一些设施设备。

神舟二十号飞船后续如何处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周亚强:根据专家的的分析研判,神舟二十号飞船在轨停靠也是安全可靠的,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计划神舟二十号飞船暂时不撤离空间站。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