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织密乡村“健康防护网”

2025-11-05 12:3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河南郏县织密乡村“健康防护网”

2025年11月05日 12:3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夏先清

作为国家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锚定“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将健康帮扶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大局。通过重构体系、下沉资源、升级服务,该县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与满意度。

11月3日上午,在郏县长桥镇坡河村卫生室前,一辆“健康云巡诊车”刚刚停稳,家庭医生张钦杰便携带便携式诊疗设备,为村民高迷妮进行膝关节康复复查。

“3年前,她因关节疼痛行走困难,我们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药物+理疗’方案,坚持每月上门随访、调整用药。现在她已能行动自如,正常参与农业生产。”张钦杰一边录入健康数据一边介绍。

签约家庭医生后,高迷妮不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还享有每年一次免费体检。“村里就有专家指导,用药复查专人管理,心里更踏实了。”高迷妮感慨道。

这一便民场景,是郏县持续深化医改的缩影。该县以“健康面对面”行动为牵引,组建91支家庭医生团队,吸纳962名医务人员参与,划分健康管理网格,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健康档案。目前,全县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7.99%,实现脱贫人口全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7.7%和86.6%,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顺畅下沉至群众“家门口”。

硬件投入筑牢资源下沉根基。近年来,郏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72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云巡诊车”和“健康一体机”对全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流动诊疗队定期进村入户,开展预约转诊、慢病随访等服务,检查数据实时同步至居民手机端及省级公卫平台,构建“基层首诊、云端支撑、上下联动”智慧医疗新模式,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郏县统筹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资源,累计投入24亿元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系统构建“一主三副四次五站多点”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布局——以郏县人民医院为“县域医疗中心”,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为“分中心”,6家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次中心”,配套建设急救站和多个村级医疗服务点。

目前,郏县已有3家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其中10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完成382家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98所24小时运转的卫生室投入使用,“10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通过创新实施“乡聘村用”制度,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并将村卫生室年运行补助提高至6000元,有效稳定了基层队伍,激活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

郏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利恒介绍,郏县已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建成3家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在线复诊、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等服务,患者平均就医等待时间缩短7分钟,诊间支付比例超过50%。此外,远程心电、影像等六大区域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县域内330项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累计为群众节约相关费用2035万元。

在防范因病返贫方面,郏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保障体系。通过医保、民政等多部门数据协同,精准识别大病慢病重点人群并分类帮扶。在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五重保障基础上,延续“建档立卡群众县内住院零自费、慢病门诊全报销”政策,设立财政专项兜底基金,筑牢第六道保障线,切实筑牢健康防线。

监测数据显示,郏县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已从2019年的67%提升至2024年的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21%,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39岁,多项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和健康管理效能上下功夫,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张利恒介绍,当前,郏县正以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而坚实的健康动能。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