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台经济承载更多民生温度

2025-11-05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让平台经济承载更多民生温度

2025年11月05日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给百万骑手补贴养老保险?这个听起来很重要但又很费钱的计划,正在变为现实。从11月开始,美团将为全国骑手提供养老保险补贴。只要近6个月内有3个月在平台收入达到当地社保缴费基数,骑手就可以自主购买养老保险,平台补贴一半费用。

以北京为例,社保最低缴纳基数为7162元,养老保险一个月交1432.4元,平台补贴716.2元,骑手自己交716.2元。在平台协助下,骑手于月底缴纳社保,最快在下个月首周补贴就能自动到账,骑手无需提交申请材料。

这不是美团一家的“独角戏”。今年以来,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饿了么在多地试点推进,但美团率先推出骑手社保“全国版”,则是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给骑手上社保,为什么这么要紧?骑手大多来自农村,有新农合,看病问题不大。但如果他们一直没有养老保险,年轻时身体好,能挣钱,但等老了、干不动了,便会出现养老问题。我国有比较健全的兜底救助体系,可这个体系兜不住如此海量的“底”。所以,把养老保险为他们配上,让他们的晚年多一份保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骑手缴纳社保,远比想象中复杂。

你或许想不到,仅美团平台上,有接单记录的骑手就超过700万人。其中,只有约10%是全年奔跑的全职骑手,近一半人一年跑单不到30天。不少人把送外卖当作“过渡站”,今天在美团,明天跑饿了么,晚上还可能接个闪送。而且,骑手中八成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跑几个月换一个地方是常态。

这就带来一连串问题:他们的社保该在哪个平台交?是回老家交,还是在工作地交?如果不在这个城市干了,回老家怎么转接?

比制度障碍更棘手的,是骑手的现实选择。很多骑手觉得,几十年后的社保意义不大,他们更想现在多赚点钱。当眼前的房租、孩子的学费都等着用钱时,未来的养老确实显得遥远。

对企业而言,这同样是笔“天文账”。即便只是补贴,每年几十亿元支出也绝非小数目。

既然如此,平台为何还要推进?

一方面,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今年“外卖大战”开打,运力成了比补贴更关键的筹码。用餐高峰时,“半小时达”和“两小时无人接单”的体验天壤之别。社保补贴成了留住骑手、锁定运力的“稳定器”。

另一方面,这源于国家政策的引导与监管的持续推进。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近年来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各地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为平台企业探索社保路径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仍是“十五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市场与监管的双重推动下,平台找到了务实路径。比如美团的方案是“骑手自愿缴,平台补一半”。从试点情况看,这种设计既尊重了骑手意愿,又降低了参保门槛,那种“错过补贴就亏了”的心理效应也撬动了骑手的参保意愿。

让平台经济承载更多民生温度,这不是“要不要”的选择题,而是“要办好”的必答题。当经济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托起那些默默推动车轮的人,不仅关乎公平正义,更关乎可持续发展。骑手社保“全国版”的落地只是一个开始,期待更多平台加入这一温暖的行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