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舞从敦煌来

2025-11-04 21:35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舞从敦煌来

2025年11月04日 21:35   来源:新华网   

新版《丝路花雨》神笔张的扮演者罗志炜(前)在甘肃省歌舞剧院排练厅排练(11月3日摄)。

托掌、端腿、出胯、勾脚,一个个飞天舞姿翩然浮现。反弹琵琶、长绸轻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尽显东方美学优雅。在甘肃省歌舞剧院,演员们正在排练新版《丝路花雨》。

敦煌舞是以敦煌壁画舞姿为灵感创造出来的一种舞蹈。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横空出世,首次系统地将敦煌壁画上凝固了千年的舞姿,转化为动态舞蹈语言,公演后轰动全国,也开创了“敦煌舞”这一全新的舞蹈流派。40多年来,该剧累计演出4000多场,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和“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丝路花雨》的成功,催生了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建立。当时在甘肃艺术学校任教的舞蹈家高金荣,将壁画舞姿系统引入课堂,构建从手姿、臂态到道具运用的完整训练课程,使敦煌舞成为可教可学的独立流派,为该舞种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

此后,《大梦敦煌》《千手观音》《步步生莲》等一批舞台佳作延续着敦煌舞的辉煌。尤其是兰州大剧院创排的《大梦敦煌》再次将敦煌舞推向了世界。该剧自2000年首演以来,累计演出超2000场,访演23个国家和地区,为敦煌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如今,敦煌舞已扎根于校园。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专业课程,青年学子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接续传统,使这门艺术薪火相传。更可喜的是,敦煌舞走出教室融入日常,在课间操的活力节奏里,在暑运列车的旅途中,焕发着蓬勃生机。

莫高窟的飞天,寂静地舞了千百年。而今,她们在当代舞者的舞姿中“复活”,跃入国际舞台,向世界生动讲述着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这条由舞蹈铺就的彩虹之路,正随着舞步不断延伸,通向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