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31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获悉,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从供给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面对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我国货物出口保持7.1%的增速,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不少国货潮品成为全球爆款。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动能足、质效升、韧性足、潜能大,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近来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并视情及时出台实施,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李超说,接下来将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发挥投资对节能降碳工作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央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修订发布了《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一体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据介绍,“硬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等可以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内容;“软建设”即指通过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式,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
算力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降碳重点行业领域之一,如何推动高耗能的算力产业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并进备受关注。李超表示,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但还存在部分算力设施小而散、老旧算力设施能效偏低等问题,在节能降碳改造方面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下一步,将以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为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方面,优化建设布局,以规模化推动效率提升,强化“东数西算”规划布局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严格把关,新建大型和超大型算力设施优先布局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国家枢纽算力设施集群范围内。另一方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新上算力项目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对新上项目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推进更多绿色技术创新应用。
为进一步推动招标代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印发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办法》突出问题导向,从统一登记、规范从业、配合监管三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提出新要求。
李超表示,代理机构是联通整个招投标活动、提供招投标专业服务的重要主体。目前,全国已有超11万家招标代理机构、超100万名从业人员,对提高招投标效率、提升招投标专业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招标代理机构通过弄虚作假、泄露信息、策划围串标等方式违法开展业务,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办法》针对招标代理机构从业的6方面重点环节,聚焦常见问题提出了要求,并进一步细化情形,消除监管模糊地带。
近期,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多地提前达到入冬标准,能源迎峰度冬工作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从抓好能源供应、资源储备、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础。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0%、6.4%;截至10月27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
“综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是平衡的,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是有保障的。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李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