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首农食品集团牵头启动“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发布“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等国际领先成果,标志着中国智能育种正式进入“闭环时代”。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畜禽种业更是肉蛋奶供应的源头活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民生大计和农业现代化根基。首农食品集团深耕畜禽产业70余年,将种业振兴融入企业发展血脉,构建起覆盖猪、牛、鸡、鸭四大品类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成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和国家种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生猪育种领域,首农食品集团正以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为双翼,推动种猪育种从“经验选育”迈向“智能设计”。今年8月30日,搭载该技术的全球首例“5基因编辑抗病猪”顺利出生,这是首农科研团队继2024年发布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成果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抗病育种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从“单一抗病”迈入“多病共抗”新阶段。10月份,首农旗下首农股份公司科研团队发布“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新技术”,攻克了多基因编辑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
在奶牛育种方面,三元种业奶牛中心书写了一部从“依赖引进”到“自主育种”的奋斗史诗。2023年9月,奶牛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发布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截至目前,累计改良全国奶牛超过2300万头,推动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2000年不足3吨提升至2024年的9.9吨,核心群单产突破12.8吨。
在蛋鸡育种方面,华都峪口禽业推动中国蛋鸡育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2009年,华都峪口禽业成功培育京红1号、京粉1号,打破国外垄断;2019年,京粉6号破解“红羽鸡产中粉蛋”世界难题。目前,京系列蛋鸡累计推广量突破78亿只,2024年自主年推广量超3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不仅如此,2023年6月,峪口禽业出口1.55万只“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到坦桑尼亚,10月就成功产下首枚鸡蛋。这次出口实现了中国种鸡出口“零的突破”。
在肉鸭育种方面,樱桃谷北京鸭的回归与振兴,是我国畜禽种业“走出去—引回来—再创新”的典范。2017年,首农股份公司全资收购英国樱桃谷农场,将种源、技术、品牌全部收回中国,一举扭转我国肉鸭种源受制于人的局面。回归后,首农股份公司加大对基因组学、生物育种的投入,其培育的“京典北京鸭”皮脂率达33%以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同时,使高端烤鸭种源占有率也提升到90%以上。
在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的首农畜禽分子育种数据中心,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数据中心以首农食品集团畜禽种业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高标准种质资源基因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各畜禽品种育种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聚畜禽育种基因型、表型、环境型数据,极大提升存贮空间和物联网传输体系,从存储、算力、物联网建设三个维度实现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扩大畜种数据应用集聚效应。
由农科创投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北京(平谷)生物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已经竣工,进入全面启动招商阶段。该中心将承接国家生物种业创新、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研发、农业中关村科技园垂直孵化器、全国龙头农业企业科研总部创新基地等相关功能,重点打造“科研+科创+实验+转化”四个平台,将建成首都落实农业强国和打造“种业之都”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窗口。
种业振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首农食品集团正以“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的战略思路,构建起覆盖猪、牛、鸡、鸭全品类的“中国芯”种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