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25赤泥综合利用国际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本次论坛以“融合、聚能、共赢”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力量,攻克氧化铝行业多年沉积的赤泥难题,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论坛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联合承办,百色市人民政府特邀协办,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国电投(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中国赤泥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果。一是综合利用量实现翻倍增长,综合利用率达到两位数;二是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赤泥选铁“独占鳌头”;三是龙头企业强劲引领,重点区域成效卓著。四是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相关专利“喷薄”涌出。五是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标准规范持续完善。
当前,赤泥综合利用面临挑战。一是赤泥增长态势未减。二是氧化铝企业责任担当还需增强。三是跨行业利用还不够畅通。葛红林认为,在全球气候目标愈发紧迫和全球铝工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氧化铝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其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他指出,跨行业赤泥利用理念的逐步深化,必将催生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带来创新技术和广阔市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都将显著扩大赤泥产品的应用市场。由此,赤泥综合利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针对“十五五”赤泥综合利用,葛红林建议,一是以大规模低成本应用,推动“大工业来大工业去”。二是以政策标准规范驱动,打破固有壁垒。三是以耦合发展模式创新,畅通跨行业通道。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深化国际合作,探索产业耦合发展新业态。
国际铝协秘书长迈尔斯·珀瑟表示,赤泥是铝业生产最大的副产品,年产量巨大且因其高碱性而处理难度高。当前的工作重点聚焦两大方向:一是推动赤泥的跨行业综合利用;二是在持续研发利用技术的同时,并行推进赤泥的安全堆存与历史堆场修复工作,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仍需时间。相对于全球每年约两亿吨的赤泥产生量,目前的利用规模还不足,任重而道远。各方需加强知识共享与全球合作,共同应对这一行业挑战。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田永忠针对“十五五”期间如何提高赤泥利用水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强化跨行业协同创新。三是强化跨界融合发展。
力拓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许峰表示,在赤泥管理方面在推进创新的修复方案,将赤泥转化为安全、稳定的土壤,能够支持新的生态系统。赤泥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探索赤泥综合利用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