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知名能源企业bp集团在北京发布其旗舰研究报告2025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
报告通过两种主要情景——“当前路径”和“低于2℃”,探讨了2050年前全球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报告认为,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源需求的上升,源于繁荣程度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人口规模的增长。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50年,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近50%。其中,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约70%,非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60%,南美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约30%。

bp集团在北京发布2025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经济日报记者 朱琳摄)
报告显示,石油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两种情景中,到2035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均维持在8500万桶/日至1亿桶/日之间。2035年后,“当前路径”情景中的石油需求持续下降;到2050年,降至略低于8500万桶/日。而在“低于2℃”情景中,石油需求下降出现得更早且幅度更大,到2035年降至略高于8500万桶/日,到2050年降至略低于3500万桶/日。
报告同时指出,在石油领域,石油需求正从燃料应用向原料应用转变,石化原料成为石油需求中最具韧性的部分。预计到2050年,在“当前路径”情景中,石化原料在石油需求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约15%升至近30%。
报告显示,当低碳能源增长足够快,能够减少各国对未减排化石能源的使用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从能源转型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阶段进入“能源替代”阶段。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50年处于能源替代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超过60%。
此次报告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全球能源系统的影响作用。报告指出,受人工智能使用快速增长的推动,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不断上升。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十分之一。但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例如在美国,未来10年,数据中心需求增长预计占电力需求增长总量的40%。
关于中国,报告指出,在“当前路径”和“低于2℃”情景中,到205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将分别增加4倍和6倍。在“低于2℃”情景中,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超过60%。
报告认为,随着能源体系电气化程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部署,到2050年,中国净碳排放量相比2023年将下降约60%至100%。到2050年,中国在两种情景下的现代生物能源需求相比2023年均有增加。在“当前路径”情景中,现代生物能源需求增加近一倍;在“低于2℃”情景中,将达到2023年水平的4倍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