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答丨全球唯一!中国钍基熔盐堆究竟有多牛?

2025-11-03 15: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热点问答丨全球唯一!中国钍基熔盐堆究竟有多牛?

2025年11月03日 15: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近日,位于甘肃武威戈壁滩上的钍基熔盐堆实现钍铀转换,成为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这也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领域站上领跑位置。这座诞生于沙漠的科学装置,正悄然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2025年10月24日在甘肃省民勤县航拍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一、中国为何要开辟核能技术 “新赛道”?

开辟以钍基熔盐堆为核心的核能新赛道,是中国基于能源安全、产业升级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抉择。

我国铀资源长期对外依存度较高,铀资源匮乏成为制约中国核能发展的 “紧箍咒”,而钍资源尤为丰富。更具优势的是,我国钍矿多为稀土开采的伴生副产品,相当于 “开采稀土附赠钍资源”,既能降低燃料成本,又能实现资源增值利用。

中国通过14年攻关实现从实验室到工程验证的跨越,核心设备100%自主可控,在钍基熔盐堆这一空白赛道实现 “换道超车”,有望主导全球新一代核能技术标准与产业格局。

二、相较传统核电站,钍基熔盐堆具备哪些优势?

作为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的核心代表,钍基熔盐堆在资源、安全、选址等方面实现对传统核电的颠覆性突破。

2025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放置用于建设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实验样品。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资源优势明显

目前全世界运行的核反应堆绝大多数是热堆,即由热中子引发裂变反应。热堆消耗的主要核燃料是铀235,而自然界中铀235的蕴藏量仅占铀蕴藏总量的0.71%。我国已探明铀资源量约为17.14万吨,在世界上排名第10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丰富的钍资源。中国已探明钍资源工业储量达28万吨,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1吨钍裂变产生的能量抵得上200吨铀,相当于350万吨煤炭。按当前能耗计算,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现有钍资源储量可满足我国长达数千年的能源需求,从根本上摆脱对进口核燃料的依赖。

安全更有保障

传统核电因依赖水冷却,存在堆芯熔毁引发核泄漏的风险。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因核燃料坍缩到临界质量而导致泄漏,对当地的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钍基熔盐堆,却像一位自带“干粮”的沙漠探险家,因其自身的安全性完全颠覆了这套“生命维持系统”。它采用的高温熔盐,本身就能在600-700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稳定液态,是完美的“热量搬运工”。

当熔盐堆内熔盐温度超过预定值时,设在底部的冷冻塞将自动熔化,携带核燃料的熔盐随即全部流入应急储存罐,使核反应终止。由于冷却剂是氟化盐(同时携带燃料),冷却后就变成了固态盐,这使得核燃料既不容易泄露,也不会与地下水发生作用而造成生态灾害。

选址更加灵活

传统核电站是“喝水大户”,一座百万千瓦级机组每小时需消耗数千吨冷却水,因此必须建在沿海或大江大河沿岸。

钍基熔盐堆摆脱了水资源束缚,甘肃民勤沙漠中的实验堆便是最佳例证。这意味着核电可深入内陆干旱地区,依托当地钍资源建立能源基地,实现“戈壁变绿洲”的能源布局革命。

三、钍基熔盐堆距离商业化运营还需多久?

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建成并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为其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发展战略从“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透露,下一步将通过与中国能源领域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建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供应链,目标是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并加速技术迭代与工程转化,为国家提供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钍基熔盐堆正从实验走向产业化,未来有望与太阳能、风能、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煤气油化工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可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国家核安全局

(责任编辑:张翀)